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救驾烧饼”,“皇印烧饼”,是安徽徽州汉族传统名吃,盛行于古徽州地区及周边部分地区。以上等精面粉、净肥膘肉、梅干莱、芝麻、精盐、菜油等手工分别制作皮、馅,经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烘烤等10 余道工序制成,其烘烤系在特制炉中进行,内燃木炭,将饼坯贴于炉的内壁,经烘烤、焖烘、及将炉火退净后焙烤,前后在数小时而成。因经木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得此名.其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有叶氏词为证:"薄如秋月,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传统的黄山烧饼是经过木炭烘烤而成,现在随着销量的增长和先进机器的采购。黄山烧饼现在大多使用烤箱等机器制成,再采用密封技术,方便销售和外带。常温下保质期为15到30天。
历史
由于烘烤时间长,饼中水分大多蒸发,利于贮存,即使受潮,烘烤后依然酥香如故,而且扛饿。又因上白面粉搓酥,使面皮分层薄如纸,致烤制后酥松油润而不腻。
“救驾烧饼”名称由来:相传1357年,朱元璋驻军歙南覆船山(主峰搁船尖),这里是三县交界处,历史上曾发生过明教的陈硕真和方腊起义,有一定的宗教信仰基础。是伏羲、女娲、神农的圣地,属于古徽州“三天子都”之一,整座山恰似一个天然的覆钵式白塔,以中国的母亲花·黄花·伏羲文化开山,由南北朝维摩禅的祖师傅(翕)大士开山立派,儒、释、道三教合一,建立以不动如来·搁船尖、药师如来·雨伞尖为中心,千仞壁 立,嵯峨怪石,36石门,环布铁围,边缘有七金山,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天宫龙宫,七峰三十六天门成园形环绕的东方二大光明佛国:阿閦佛的妙喜世界和药师佛的净琉璃世界·覆船山「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覆船山隐藏佛光普照的意思,搁船尖隐藏日月宝焰,这里有道自然风光风光“石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隐藏的就是“朝拜日,夕拜月”的宗教思想,于是这里的开创者们就制作了顶谷大方茶(中国扁形茶鼻祖)和似月似日的烧饼,一样隐藏着日月同辉的意思,朱元璋以这里为根据地(吴晗著作【浙西明教大明太祖的宝库】)秘密发展明教徒为圣战士,完成他霸业的坚实基础,而这烧饼就是这块深山圣地明将徒素食中的一个产品,适合行军打仗作为干粮。朱元璋当时也只能吃这样的食品,他本身也是农民出身,吃起来满口生香。称帝后,没忘这圣地的这么个天物,护国救驾有功,就册封为救驾烧饼。
“皇印烧饼”的来历:相传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由清代著名“两淮八大总商”之首,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徽州人江春承办一切供应,筹划张罗接待,即所谓“江春大接驾”。“江春大接驾”的第一道茶品是由江春的徽州班底构成的家厨团队根据他的精心设计并集体开发研制的烧饼,其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令舟马劳顿的乾隆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并欣然御赐名“皇印烧饼” ,寓意乾隆对该烧饼的喜爱程度堪比随身皇印,予之以最崇高的褒赏。
风味
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津津有味,是徽州地区传统风味小吃。
做法 编辑
制作材料:
面粉1250克,酵面500克,猪肥膘肉750克,梅干菜135克,葱末40克,精盐100克,食碱15克,芝麻仁75克,饴糖50克,芝麻油100克。
做法:
1.梅干菜放入温水中涨发,洗净切碎,放入盆内。猪肥膘肉切成小丁,放入梅干菜中,加精盐、葱末、芝麻油拌匀成馅料。
2.面粉放在案板上,先用沸水将1/6的面粉烫过,再与其他面粉拌匀,放入酵面和冷水500克揉匀,盖上湿布,静饧10分钟左右,然后加食碱揉透,搓成长条,摘成每个重约125克的面剂,逐个按成圆饼,包入馅料一份,按扁,刷上饴糖,撒上芝麻仁,即成烧饼生坯。
3.烤炉炉壁烧热,用洁净湿布擦去灰尘,堵塞炉门,取烧饼生坯在无芝麻仁一面沾点水,贴在炉壁上,待全部贴完后,去掉炉门塞,烤约10分钟即成。
制作要领:
1.面团要揉匀饧透,揉至表面光滑不粘手为宜;
2.入炉烤制时加热要均匀,炉温不宜过高,以免焦煳。
营养价值 编辑
营养价值:烧饼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
适宜季节: 全年
我的梧桐子个人主页链接:http://www.wutongzi.com/uc/72975495.html
我的商品链接:http://www.wutongzi.com/pro/cp/14980.html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链接:http://www.wm23.cn/M7131403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