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酱辣

家乡区县: 咸阳市乾县

http://www.wutongzi.com/pro/cp/13016.html

人的口味是与生俱来的。吃过的辣酱不在少数,但对母亲做的酱辣子最是情有独钟,最值得怀念。不是说别的辣酱不好吃,只是老家的辣酱别有滋味,那浓浓的酱香,脆脆的莲藕和洋生姜,再配以杏仁花生,辣而不燥,油而不腻,白生生的馍里加上油油的辣酱,看着眼热,吃着满口留香,那真是我们一家人所独有的口福。肉夹馍虽香,连着吃两次就会腻烦,唯独酱辣子夹馍百吃不厌。在乾县,那真是一道不管富贵贫贱都能做得来吃得起吃得好的家常美味,成为名小吃之一,远近有名。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酱辣子可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吃上的,就是这道最普通不过的家常小菜,也只能在过年时才能享用。年三十下午,肉煮过,碗子蒸好,剩下的就是炒酱辣子了。将洗好的洋生姜、莲菜、生姜、红萝卜等切成麦粒大小的方丁,爆葱花后入锅翻炒至八九成熟,加入豆瓣酱继续翻炒,再加入辣椒面炒拌均匀,一道极富地方风味的“酱辣子”就大功告成了。此时,满屋满院弥漫着辣酱的香味,嘴馋的孩儿们等不到年夜饭时,就一个接一个的酱辣子夹馍,早早地开始过年了。

酱辣子实在是一道花钱不多吃个馋和的家常美味,制作时可俭可丰,视家境而定。丰者还可加入杏仁、花生,俭者只用自产的洋生姜或者更便宜的红白萝卜、土豆即可,只是萝卜、土豆不如洋生姜、莲菜口感清脆,且不耐放。其实呢,比这些原料更重要的是豆瓣酱,据说只有乾县一带出产的豆瓣酱,选料精良,腌制独特,酱香浓郁,久放不坏。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外地叫辣酱而乾县一带叫酱辣子,因酱的质优味醇而出名,更理解了为什么只有乾县的酱辣子远近闻名。大凡乾州饭馆,不管开在何处,酱辣子夹馍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保留小吃。只不过有些饭店制作的酱辣子有些稀松,不干练,不成形,大概是炒制过程中没将菜的水分耗干,或者,大火炒时担心烧糊就添加了水,不是干炒,这样炒出来的酱辣子虽然味道尚可,但口感差远了。就是这样一道简单的菜,制作过程还是蛮有讲究的。母亲炒制的酱辣子不管是味道还是口感就是不一般。

酱辣子是素炒,既可当就饭菜,也可夹馍权当一顿饭;如果热了再吃,放点肉臊子混合,味道更加鲜美。酱辣子既然过年时才做,自然也是待客的一道菜。中西饮食之不同,大概西人擅荤,肉食为主,运动场上跑起来多带劲;中人喜素,顿顿不离荤还真有点受不了,所以中国足球一直踢不出亚洲,腿没劲,跑不动。而农家过年待客,往往素菜不多,荤菜成群,但受饮食习惯影响,一席之中最受欢迎者只两样:酱辣子,凉拌黄豆芽。妇女们回家夸耀最多的是谁家的酱辣子、凉拌菜最好吃,而不是蒸碗荤菜。就跟评价红白喜事早上那顿清汤臊子面一样,面筋汤鲜,煎和味厚,吸一口面满嘴留香,这客就算待成了。这就是口味,是从爹娘那儿继承下来的,祖辈相传,生生不息,不管贫贱富贵,身处何地,都无法改变。

据说还有提上酱辣子走亲访友的,那可都是些能“拿得出手”的特色货,要么制作方法独特,有些秘诀不便外宣但以特色炫众;要么用料讲究,加了一些市场上比较昂贵的作料,口感自然不一般。在酱辣子当“礼物”的背后,必有一厨艺高手藏而不露,要么是家庭女主人干练利落的身影,要么是新进门儿媳妇厨艺的暂露头角。亲朋好友们品尝的是菜,赞美的是人,畅谈的是天气收成,教子养老,其情也浓浓,其乐也融融。

我上初高中时,父亲在外地工作,逢年过节正是供销社系统最忙碌的时候,单位要没安排春节值班,父亲回到家里往往就到大年三十下午或初一早上了。按农村习俗,腊月二十六七家家户户蒸礼馍、包包子、攒馒头,从这时开始,就陆续进入过大年时段。我家第一笼热腾腾的白馍出锅后,母亲会精心挑选一些装进篮子让我送到十里地以外的父亲单位,让父亲也早点过年。看着父亲和单位里的叔叔伯伯们一边大口吃着,一边夸母亲的手艺好,蒸出来的馍劲道,味正,别提我心里多甜蜜。不知是哪位叔叔说了一句:再有酱辣子就更好了,其他人应声附和。从此,每到年前送给父亲的年馍里就多了一碗酱辣子。

时代发展太快,物质由短缺逐渐变为富裕,起码再不会为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缺乏而犯熬煎。每年寒假返校前,母亲总要为我精心炒一瓶酱辣子,有时还要加一些黑芝麻、核桃仁之类,吃起来特别可口。等舍友们从四面八方返校而回,各自拿出各色风味小食品大家共享口福之时,酱辣子往往是最受欢迎者之一。此后的几天,我和特别爱吃辣椒的舍友一起,在食堂只打饭不买菜,馒头、米饭、面条,主食不同,吃法一样,酱辣子成为最好的下饭菜。刚毕业那些年,还有同学来信询问酱辣子的做法呢,说真怀念大家围坐一起有说有笑有闹、共同品尝家乡美味的温馨时刻。

现今,酱辣子早已从过年时的神圣地位回到了日常生活之中,只要你喜欢,随时都可做,天天都可过年。而平日里最受欢迎之时,已经由春节挪到了乡下过红白喜事时,最先做好的一道大众菜就是酱辣子。用料不太讲究,土豆成为主料,辣子放多、味道厚重照样吸引人,帮忙的乡里乡亲不停劳作容易饥饿,不管男女老少,忙里偷闲,软馍夹上酱辣子,嘴唇沾满辣子红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个不够再来一个。有人往往把酱辣子夹馍当成一顿饭,美滋滋,乐颠颠。

有人说那是西安的豆酱不如乾县好的缘故,可是最近几年我从县上买回豆酱做了之后却大失所望,要么部分豆瓣有霉味,要么有沙粒碜牙。有同学从老家带来商品化了的酱辣子,倒是有酱香味,但松软不脆,口感不爽,且油太汪,腻口,与记忆中的酱辣子相差甚远。再看包装盒的介绍,明明主料是洋生姜,非得用学名“菊芋”称之,弄得人半天摸不着头脑。其实,俗名不见得俗气,全国不论南北都是叫的俗名,它原产于美洲,现各地农村均有栽培,其地下根茎呈块状,肥厚,形如生姜,故俗称洋生姜,可制酱菜,或制淀粉,或酿酒食用。洋生姜已经深入我心,每到农贸市场看到它,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这是做酱辣子的好材料,自然勾起一段乡情。

我对酱辣子情有独钟,是因为酱辣子本身就是炽烈而纯真的亲情与乡情!

🍒 桃子小姐っ°(2015-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