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芽盛产于安徽省霍山县盛产一种名茶,其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故被称为"霍山黄芽"。
司马迁《史记》记述:"寿春之山(霍山曾隶属寿州,故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宋代开设霍山茶场,茶叶主要运销苏州、扬州、山西、山东、河南、东北等地。明朝万历年间,霍山县令王毗翁《黄芽焙茗诗》云:"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1915年,霍山黄芽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1999年,霍山黄芽再获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目前,霍山黄芽已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金叶黄芽"与黄山、黄梅戏并称为"安徽三黄"。霍山黄芽之所以出名,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内在本质。 霍山黄芽加工工艺复杂、工序繁琐,是国家为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结合家传秘方再次复制千年霍山黄芽,现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霍山黄芽传统工艺传承人。该公司所出"清茗"黄芽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荣誉。山黄芽炒制工艺未见记载,据金鸡山、乌米尖做过数十年黄芽的老农口传,解放前曾为山东商人生产"米茶",采摘细嫩的一芽一叶,炒制技术与今相仿。现今的霍山黄芽系散茶又称芽茶。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后二、三日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其炒制技术分为炒茶(杀青和做形)、初烘(摊放)、足火(摊放)和复火踩筒等过程。七十年代以来,"霍山黄芽"每年都特贡中央国家机关为办公用茶。90年获商业部农副产品优质奖、93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这便使我一往情深地捧起刚刚灌注的茶瓶,那是满满一瓶霍山茶汤的浓郁记忆,那是平常生活与时俱进的鲜嫩叶片。夕照在茶瓶里,遐思在茶瓶里;茶姑在茶瓶里,春天在茶瓶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