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的名胜建筑(100)

家乡区县: 广东省湛江市

廉江的名声建筑.

廉江中学“神主厅” 位于该校中央,后枕三台山,前揽罗江水,是县内保留下来的唯一的宫殿式建筑物,属县级保护文物。抗日战争时期,廉江中学原有校舍(在今县进修学校西侧)被日寇飞机炸毁;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35年(1946)1月由全县集资择迁现址重建。集资主要是沿旧例,由各族祖尝及个人捐题,在厅内设神主座,按捐银者级别逐级立牌位。当时神主座牌位虽未砌立齐全,但仍按旧俗称为“神主厅”。样式仿造清代建筑,砖木结构,高10多米,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厅顶四角翘起,各悬挂钟。重檐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厅顶正脊巧砌两鱼相向夺珠。厅檐斗拱、梁柱,雕饰彩画。正面重檐额上,分别雕有“钟灵流秀”和“孕育英才'”字样。正面有6根红色大圆柱和金锁窗(连环形花纹)、朱漆门,门额上书“撰文”和“奋武”4个大字。两旁和后墙为朱红色,14根红色圆柱分立各边。厅内由4根10余米高的大红柱支撑,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厅建成后,曾安放过“神主牌位”,但多用作学校礼堂、展览室、阅览室。

东桥文笔塔 位于良垌区东桥村石桥桥头。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30平方米。砖石结构,塔高约17米,分3层,呈六角形。塔顶饰葫芦1个,各层镶嵌砖花边,底层有两个对开门。塔上书写额和联,额为“回水亭”;联曰:“回潮波涌银山立,水国文翻笔阵横。”此塔保存尚完整,今为本县唯一的古塔。

青塘桥 又名万寿桥。位于石岭区盘龙塘村西南1公里的溪流之上。清道光十五年(1835),由监生罗士贤、李兴国等人捐资倡建。砖石结构,长31.5米,宽4米;桥面由25块长6.3米,宽、厚各30厘米的石块铺成;桥下有6个墩,用砖石砌成,牢固稳实。桥头有碑载建桥事。此桥保护尚好,今仍通行。

上县四眼井 位于石城区上县村黄氏祠堂东面36米处。建于明永乐丁酉十五年(1417)。因井面用4条青石凿制成4个圆形提水孔,故名。四孔直径均为30~35厘米。井深6.5米,水深4米左右。井水清冽,四时不涸。昔日石城县治设此。曾用此井水。如今该村群众仍用之。

坡心炮台 清代古炮台 位于车板区坡心村约150米岭坎上,海拔70米。面向西南海岸线,背靠烟墩岭,左右为深沟坎翼。登台可纵观四面水陆交通,监视南海来往船只,为当年镇守海关的重要据点。炮台设炮位3个,成品字形。战壕接连,左右相通。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由曹三集兵筑建;毁于民国初年。今仅存砖石壕沟。

松明书院 位于本县西南松明村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六月,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在海南儋州接到朝廷对他的大赦钦命“琼州别驾,廉州安置”后,携子苏过渡海赴廉州治所合浦。途中曾在此村留宿,并汲泉烹茶,燃松赋诗。当地人民建松明书院以作纪念,并立碑位。据钟嘉焯编《重修石城县志》载,书院始建于宋代,至元代已废。明洪武三年(1370),石城县丞将碑位由松明移到县城文庙之侧。清康熙五十年(1711),石城知县又于城东隅修建“松明书院”。乾隆年间,书院又迁至县城西关。光绪十三年(1887),邑人江国济于檐州仿刻东坡真容送回置于书院,四时祭祀,以表景仰。民国21年(1932),松明书院被拆毁。现仅存遗址和成堆的瓦片、陶瓷碎片。有的农民家中还保留有该院的石柱础,柱础具较典型的宋代风格。 安铺玉枢宫 位于安铺镇西街,座南向北,内供北帝雷神、白马大帝。建 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道光十三年(1833)重修,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宫为砖木结构,高约6米。墙塑壁画,檐饰琉璃瓦,拜亭柱上刻有人物鸟兽图案,梁架、斗拱上装饰有浮雕,构思巧妙,美观大方。是县内不多见的仿古建筑。

息安文昌庙 位于青平区息安乡牛屎塘村北150米处。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民国期间重修,是一座颇具艺术价值的清代建筑。该店坐北向南,分上下两座,面积约160平方米。全用青砖砌建,青瓦盖顶,梁板雕花刻龙,双柱为砖砌建,正门墙上绘有花卉。人物等。

石头城 清末乡民为防盗所建城堡。位于石角区野鸭塘乡柯木村的后背岭上。城堡为花岗岩和石灰结构,占地面积2O00平方米。呈正方形,城墙高6.5米,厚0.8米;四角的炮楼,高8米,宽0.8米。有一扇大门,高3米,宽2、5米。城堡内无建筑物,城墙尚好,周围可以通行。四周上下两层都有炮眼,可远望数十里。

LMH(2014-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