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美食——粿条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南区

   粿条又称之为汤粉。在潮汕小食中,可以说没有一款小食像粿条汤那样大众化,那样受群众喜爱欢迎。可以说一年四季,在潮汕几乎到处都可见卖粿条汤的小食摊。人们在工休肚饿或晚间吃夜宵,都会到路旁小食摊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粿条汤,甚至一日三餐,有人也会吃粿条,以改变一下口味。
   粿条质量好坏,很大程度是粳米、水质量所决定的。潮汕地区登塘一带的粿条很有名,那是因为那里出产的粳米、水质,都很适合制作粿条,口感特好。粿条在潮汕有多种食法,其中最为普遍的是粿条汤。把粿条用刀切成条,装在一个特制的圆筒型漏勺中,放入汤水锅中焯熟,倒入碗中(碗中事先可放入一些调味品和料头,诸如鱼露、胡椒粉、蒜头朥、芹菜粒之类,人们称之为“拍碗脚”),然后再注入汤水,碗面上可加些焯熟肉片,或肉丸之类的食物。
   粿条也可用来炒,潮汕人俗称“炒粿条”,炒粿条主要调味为老抽和沙茶酱、辣椒酱,配料则可用猪肉片、牛肉片、鲜鱿鱼、葱段、豆芽菜、芥蓝、韭黄等。如果配料单纯用切幼的潮汕特产菜脯(即萝卜干),则称为“炒斋粿”,别有风味。


   潮汕粿条有一种干捞的食法,因“捞”后需加入油、酱料等,故在潮汕方言称为“灌”,捞粿条在潮汕称为“灌粿条”。它的吃法是先将粿条在沸腾的汤锅中焯熟,捞起滤干水分,倒在碗中,拌以花生酱、沙茶酱、猪油、味精、鱼露、浙醋等,再加上焯熟的肉片、生菜等。粿条润滑柔软的口感和花生酱、沙茶酱浓浓的香味使得许多的年青人都对沙茶粿情有独钟,实是一款来潮的朋友不可不尝的小食。 炒糕粿 炒糕粿是潮汕传统名小吃之一。以潮汕地方优质稻米为原料,经浸洗后,掺和水到石磨中磨成米浆,并用专用蒸具,将优质白米浆逐层加工蒸熟,制成软硬适中的大块白米糕,再均匀切成小块,加入鱼露和红甜豉油调匀,放在平底锅(煎盘)上用慢火煎,煎至一面呈金黄色且表皮酥脆时,才逐块翻过来煎另一面,并同样煎够火候。此时,加入白糖炒匀,再和入芥蓝菜、鲜虾肉、瘦猪肉、鲜蚝仔、鲜鸡蛋等多种配料,加入沙茶、辣椒酱、味精、雪粉水、上汤,使其成品达到外酥内软,鲜香微甜,咸里带辣,并兼有红、绿、紫各色点缀其间,实在令人观之舒心悦目。


   汕头新兴街新兴餐室老徐炒糕粿是潮汕有名的炒糕粿店之一。老徐炒糕粿的创始人叫徐春松,原籍潮州。开始,他没有固定的铺面,只是挑竹架担子走街串巷地做炒糕粿生意,后来,名声越来越大,便开设了茂成号专营店。当时,汕头埠炒糕粿的店铺和摊贩不止老徐一家,但只有他的炒糕粿炒出了名。茂成号经常门庭若市、座无虚席。有的顾客远道而来,见等了很久,炒糕粿还迟迟未能上桌,便不耐烦地催促:“猛”一点嘛!可老徐笑笑说:孬“猛”的,炒糕粿就是要炒够火候才好吃的!由于老徐的炒糕粿比较讲究质量,经济实惠,又精工制作以及多种辅料合理搭配,使炒糕粿成品呈现外观五彩艳丽,味道香甜微辣,口感酥脆香嫩,很是吸引各方食客。如今,老徐炒糕粿的真传名店为新兴街新兴餐室。掌勺的是他的徒孙,也就是老徐炒糕粿的第三代传人。
   汕头月眉湾酒楼铁板糕粿的铁板糕粿也别具特色。铁板糕粿是在传统糕粿制法的基础上,吸取粤菜铁板的烹调方法加以改进而成,使之更新颖,更符合现代饮食潮流。传统糕粿的主要配料为猪肉、虾米、蛋等,并使用厚褗煎的方法,而铁板糕粿在原料、配料上则突出全素的特点,使用番茄、菜心、青葱等作配料,使其色泽更鲜艳,且符合当前绿色餐饮的饮食潮流;在烹制方法上,则吸取粤菜铁板的烹调方法,将在锅中炒好,调制好的糕粿和烧热的铁碗,一起端上桌,在客人面前将糕粿倒入铁板上,即时升腾起阵阵香气和热气,给客人一种观赏性,增加了就餐气氛,而且使用铁板这一餐具,更加美观,还起到保温作用。
   铁板糕粿的制法是,先将粳米磨成粉浆,再把粉浆倒入垫有白布的蒸笼中,蒸成约0.8厘米的厚粿块,再把蒸熟的厚粿块放置到第二天,使其变硬,切成长3厘米、宽约1.5厘米的小块,将粿块拌上色油、生粉,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锅热油,放入菜心,番茄、葱段,红辣椒块,略炒,调入精盐、酱油、味精、少量白糖,倒入炸好的粿块炒匀装起,和烧热的铁板一起端上桌,在客人面前倒入铁板上。

个人梧桐子链接:http://www.wutongzi.com/uc/25372699.html

个人能力秀链接:http://wm23.cn/zhouzequn

梧桐子文章链接:http://www.wutongzi.com/a/390125.html

ZZQ-周泽群(2015-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