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划入上海1

家乡区县: 江苏省港闸区

伴随明显的区域广化和深化过程,长三角这一范围更大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已经浮现。然而,目前长三角在战略规划、空间布局、体制机制、公共治理、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着这一超级经济区的形成。

政府若能顺应这一客观趋势,因势利导,妥善解决以上问题,促进长三角超级经济区的建设,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内能够优化三大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各大板块的互补互动、互联互通,带动陆海全域发展;对外能够形成全球第一大城市群,更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最终有力支撑“两个百年”中国梦这一目标的实现。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战略与规划相对滞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9—2020)》明确了长三角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指导长三角发展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但作为一项长期规划,规划未能充分预判长三角逐步向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纵深发展的客观趋势,在战略层面未能充分把握这一趋势对于实现“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及长江、沿海、海洋三大战略互补互动互联互通的重大意义,规划的广度、深度和高度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空间瓶颈制约核心区经济外溢,城市病日益凸显。长三角长期以来囿于长江以南,核心区16市主要集中于传统的“Z”字型轴线,并缓慢向南翼拓展,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特别是上海市域面积仅为6340平方公里,位列全国四个直辖市之末(北京、天津、重庆市域面积分别为16411、11760、82829平方公里),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日益凸显。而长江以北的苏北地区,以及西部的皖江淮地区发展空间广阔,资源要素禀赋优越,却未能充分分享上海及南长三角的巨大经济外溢效益,以实现城市群外部正效应的最大化。

3.区际间利益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尽管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立为深化区域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但随着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所涉及到的利益安排也更加细致。目前区域合作还缺乏“讨价还价”的协调机制,利益交换或让渡很难实现,进而导致了地方保护、以邻为壑、重复建设等恶性竞争现象依然层出不穷,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面临体制机制障碍。

4.区域公共治理体系严重缺失。目前政府的管理体系是垂直隶属而水平不隶属的关系。公共治理体系的缺失导致长三角在治理理念上还未跳出单一行政的圈子,依然囿于传统的“内向型行政”。由于缺乏区域领导机构的组织和协调,以及统一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引导,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现象影响了长三角的整体协调发展,严重制约了资源在区域内的高效配置。

5.产业集群程度与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长三角已经出现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但目前的集群程度与配套水平还不够高。特别是由于地方行政分割和功能定位不明确,导致区域产业链的协同水平较低,各地区、各环节的专业分工不够细,协作能力不够强。部分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价值链不完善,核心竞争力不突出,这些都极大制约了长三角的产业升级和一体化发展。

6.基础设施体系缺乏协调,衔接不够。尽管近年来长三角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网络的快速建设极大提升了区域可达性水平,但由于缺乏完整的区域综合规划,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不同交通方式间缺乏协调,空港、海港、铁路站点等换乘枢纽衔接不够,城际轨道交通与高铁建设未能充分整合,信息网络建设明显滞后于交通体系,这对于全面提升长三角的互联互通水平提出了巨大挑战。

弓飘阁澜(2014-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