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景区内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象两只手臂,一南一北,伸向市区,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景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以湖为主体,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由大量乔灌木组成疏落有致、大小不同的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亭、台、楼、阁、廊、榭、桥、汀。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西湖而名。"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2007年5月8日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6月24日"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置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杭州市区西面,处于平原、丘陵、湖泊与江海相衔接的地带,三面环山,一面濒临城区,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西湖而名。
地貌
自古以来,"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以湖为主体,由大量乔灌木组成疏落有致、大小不同的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季相变化丰富,辅以亭、台、楼、阁、廊、榭、桥、汀。环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园林布局借真山真水、历史文化、神话传说,把山外有山、湖中有湖、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风光点缀得淋漓致。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也比较高,在70%-85%之间。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等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杭州市东部连海、西部连山,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小气候资源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持续时间和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导致气象灾害发生。
山貌
西湖周围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内峙外耸,根据岩性差别和山势高低,可分为内、外两圈。外圈有北高峰、天马山、天竺山、五云山等,山体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较坚硬,不易风化侵蚀;峰峦挺秀,溪涧纵横,流水清洌,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带。内圈有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凤凰山、吴山、葛岭、宝石山等,山势较低,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易受水流溶蚀,多洞穴,烟霞、水乐、石屋、紫来、紫云等溶洞。西湖周围群山为天目山余脉,由西向东逶迤蜿蜒,有似龙翔凤翥,前人有诗咏山势为"龙飞凤舞到钱塘"。这些山峰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象两只手臂,一南一北,伸向市区,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
水文
西湖是个半封闭的静水湖泊,中有绿水,湖山映衬,相得益彰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湖区间由桥孔连通,西湖的水面积包括湖中岛屿为6.5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最深处在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
自2002年起,杭州市开始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对西湖的生态保护、环境优化、文脉延续、新农村建设等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和整治,连续8次推出"新西湖"。通过西湖疏浚工程和引钱塘江水入湖,西湖水深从1.65米提高到2.5米,水体透明度从50厘米提高到73厘米。
自然资源
1979年的《西湖鱼类志》中提到,当时朱元鼎调查发现,西湖里有32种鱼;1981年,西湖水域管理处的调查显示,当时西湖里有51种鱼。到了2004年,据各大媒体报道的统计数据,西湖里的鱼只有白鲢、花鲢、鲤鱼、鲫鱼、河鳗等共20多种鱼、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