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应鳌(1527年-1586年),明代著名思想家(1527-1586)字山甫,号淮海,溢文恭,明朝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著名朝廷大臣、学者、诗人、教育家和贵州教育的先驱。先祖孙华原籍江苏如皋县。历官陕西提学副使、四川右参政、佥都御史。隆庆六年(1572年)建清平山甫书院,吴国伦提学贵州时,亲晤应鳌于山甫书院,官至工部尚书。他当官勤于体察民情,善于调查研究,知识渊博,曾提出"勤学、励政、亲贤、远奸"等事,受到皇帝的重视和采纳。
他是明朝的名臣大儒,是在王阳明学说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理学家,为明代四大理学家之一。继承了王阳明学说思想,是贵州省古代第一位哲学家。他是著名的诗人。《黔诗纪略》收其诗有457首,编为四卷。时逢奸臣严嵩当权,对他横加迫害,他的诗对官场的勾心斗角和仕途的艰险有所讽喻,部分诗揭露了政治黑暗,反映了民间的疾苦。他的《学孔精舍诗钞》是流传至今贵州最早的一部诗集。《黔诗纪略》称誉他是"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他是著名的教育家,一生重视教育,曾几度从事教育工作,任陕西提学副使时,作《谕陕西官师诸生檄文》16条,详细阐明了他的教育主经和为学之道。
在易学上,孙应鳌对《周易》的诠释亦是如此,不在于文字上的训诂,而在于借易以讲明心学,自畅其说,故其释《易》常能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孙应鳌著述是借助儒家经典发挥自己的思想,它已超出传统儒家经典而直“明心体”,发挥个人独到见解,其思想的特色已为世人所共见。
在伦理思想上,孙应鳌以心本论的立场,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孔孟儒学特别是阳明心学的道德传统,主张唯善不朽,求仁为宗,忠则必诲,善继善述,戒谨恐惧,在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有一定突破和创新。
在美学思想上,孙应鳌从心学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心即是美的思想,倡导文艺进行儒家的政治伦理教化,由此形成了其心学美学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心性本体为基础的人格境界,以伦理本体为基础的道德境界,以意向本体为基础的至美境界。
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孙应鳌恪守王阳明“致良知”的社会政治价值理念,坚持儒家礼制,主张以儒术经世,施行仁政,选拔人才,重振纲纪,强调为政以德,讲求实效。
在教育思想上,孙应鳌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和人才的培育,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和教师模范作用的发挥,主张师道与学道相统一、思与学相结合,并对教学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作了系统论述,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在诗文方面,孙应鳌有突出的成就,不仅冠冕黔中,而且名播海内。在诗文创作上,孙应鳌力主人心自立、自主,“读书作文,全是真宰运用,是我制外”,绝去依傍。所阐述的情志并举、率性而真重“风骨”而轻“色泽”,以“妙悟”超“兴象”等文学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极富生机与活力。他和当时思想家李贽、徐渭、汤显祖等一起,站在文学革新思潮的前列,推动着晚明文风的巨变。
一生著作,主要有《学孔精舍诗钞》、《学孔精舍汇稿》、《淮海易读》、《春秋节要》、《左粹题评》、《四书近语》、《律吕分解发明》、《论学会编》、《教秦语录》、《教秦总录》、《教秦绪言》、《雍谕》、《幽心瑶草》、《道林先生粹言》、《庄义要删》、《督学文集》、《归来漫兴》等,均由明清学者刊行于世。
我是贵州商学院的管顺芳,正在参加大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www.wm23.cn/guanfna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