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衰颓的古庙里包容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一个真实而悲壮的故事。
据唐史记载,张巡为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开元年间进士,曾任真源县令。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从范阳(今北京)发动叛乱,进攻中原。各地州县,望风瓦解。张巡起兵讨贼,率部进守雍丘县城(今河南杞县)。在十个月的雍丘保卫战中,他“身先士卒,带甲而食,裹疮复战”,表现了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他团结军民,有勇有谋地与叛军激战,“贼常数万人,而巡众才千余,每战辄克”。有一次,他与叛将令狐潮的几番大战中耗尽了所有的箭矢。万分焦虑中他想起了《草船借箭》的故事,立即下令搜集城中稻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并穿上黑衣。当晚,命士兵将草人吊下城去。叛军以为是张巡率军夜袭,令狐潮慌忙下令射箭,顿时万箭齐发,骤如暴雨。后来发觉上了大当时,张巡已收得几十万支箭矢了。次日夜,城中再吊下草人时,叛军见了大笑,反而不去理会。于是张巡便挑选出五百勇士,仍穿黑衣下城,叛军仍以为张巡故伎重演,更不戒备,被勇士们杀入大营,所向披靡。张巡又大开城门,挥兵冲出,直杀得叛军全军溃逃,追杀了十余里方才收兵凯旋。公元757年,十万叛军进攻睢阳(今河南商丘),准备进而劫掠江淮地区。为大局计,在睢阳太守许远的力邀下,张巡引众进入睢阳,与部将南霁云、雷万春等奋勇作战,屡出奇兵,以少胜多,杀敌无数。某次双方交战中,张巡欲先射杀敌军主将尹子奇,却无人认识,便命手下用蒿杆制成箭矢射敌。叛军被射中后发现是蒿杆,以为城中箭矢已尽,连忙前去告知尹子奇。张巡立即发现了叛军主将,马上命神射手南霁云发箭,一箭便命中尹子奇左眼。主将受重创,叛军顿时慌乱,只得引军暂退。庙中有副楹联:
斫指欲冲冠遗恨孤城归气数
挺身能受箭早?劲节壮山河
上联说的是南霁云奉命突围求救于临淮时,啮落一指愤拒当地节度使(爱其神勇)欲留下自己的故事;下联则指雷万春在城头指挥作战时,面中强弩六矢而不动声色,镇定自如使敌军惊为天神的事迹。凭着忠贞报国的凛然正气,他们在睢阳死守了又十个月。此时城中粮绝而外无援兵,有人建议弃城东走。张巡认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他们以树皮、茶纸充饥,死守孤城。“茶纸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战至最后,“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这爱妾就是以身作羹享士的三夫人??王姬娘娘。
在王姬娘娘舍身就义精神的感召下,“远亦杀其奴,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既尽,继以男子老弱。”展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一幕惨烈悲壮的血腥场景。但全城军民“争致死力,自知必死,莫有叛者”。最终城陷,张巡等力竭被俘(连自杀的力气都没有),皆骂贼而死,没有一个投降者。而叛军也无力再向南发展。
睢阳保卫战,“大小凡四百余,杀贼卒十二万”主要功绩在于保卫了江淮地区的安宁。牵制了安史的兵力,使之无法向江南发展,从而保障了江南财赋对唐廷的源源补给。这里,王姬娘娘仅在青史上记下寥寥一笔,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勋劳。
厦门集美专题链接: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jimei.html
个人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wsapple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