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岗塔是建于明代的风水塔,位于海珠区赤岗五凤村,海拔20至30米,四周原处珠江河水中,后被淤填为农田和鱼塘,明、清时忆形成村落。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由直指王命璇倡建。工程未半时,因费用告绌而停顿,至天启年间(1621一1627)由尚书李待问续建而成。
此塔为楼阁式青砖塔,平面为八角形,内膛八角直井式。外观9级,内分17层,高约50余米。首层直径12.5、壁厚3.8米,辟3门,南北门进首层塔心室,内存“神前拜台”花岗石板一块/北门塔壁曾被拆去大片青砖,民国时期用红砖修复,并于修复处嵌0.36x0.27米花岗石碑一块,上刻番禺县政府禁盗塔砖告示。西门有梯级上2层(暗层)塔心室。梯级为穿心壁绕平座式,盘旋至顶层,现木楼板已圮,不可登。塔每级设神龛。塔基座平面为八角形,每边长5.5、高l米,红砂岩垒砌,基面原为灰色斑岩铺砌,东边在后来修复时以花岗石补铺。3面开门处有石阶至基面。
塔基八角均镶有16、17世纪方人形像的托塔力士,神态生动,是广州明代石雕佳作,也是研究明代石雕与广州海外贸易的重要实物资料。塔下岗土岩石皆呈红色,地名赤岗,海拔20至30米,四周原处珠江河水中,后被淤填为农田和鱼塘,明、清时忆形成村落。因此塔雄伟高耸,与东邻琶洲塔相呼应,成为珠江经广州出海口的风水双塔。
赤岗塔自建成以来历代曾有维修,但因多年来泥砖老化,其破损十分严重。塔身各层角柱、檐缺,塔 外壁墙体开裂,基础下沉,最为危险的是前年经专家测定已倾斜1.05 米,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广州市文化局早在1996年已完成该塔的抢救维修方案,但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一直未能实施。而后广州市将斥资150 万元,本着保持文物原状的原则,对赤塔身扶正、加固,修补裂缝等面目的抢救复修。
我的梧桐子专题网站: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haizhu.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gagabox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70557522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kinsgaga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