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1503年-1580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汉族,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儒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 诗人、兵器发明家。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考中武进士,全国第五名。授职守卫金门、同安一带,历任百户、参将、总兵、都督、同知等职。转战江苏、福建、广东和山西大同等地,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
在47年的戎马生涯中,俞大猷虽血战倭寇20年,他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
晚年三次曾上疏请求告老归乡,万历七年(1579年),病死于任上。赠左都督,谥武襄。著有《剑经》传世.
俞大猷祖籍凤阳府霍邱县(今属安徽凤阳),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户官,于是俞家迁移至晋江(今福建泉州)。
弘治十六年(1503年),俞大猷生于晋江濠市(今泉州洛江区河市镇濠格头村)。俞大猷自幼家贫,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寄居清源山水流坑村,勤学不辍。五岁时即在家乡濠市入塾读书,拜几位当地名士习文。十岁随家迁居泉州城内北隅(今泉州侨中),与邓城、汤克宽等读书于清源山清源洞。十五岁进文秀才,与李杜、薛南塘、史文斋、史礼斋等十余人继续读书于清源山紫泽书院,并习武于清源洞,人称十才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