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澜索桥的故事-F

家乡区县: 都江堰市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座索桥,叫做“安澜桥”。桥身有一里光景长,是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面铺着一块一块的木板,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还露缝。木板不宽,也不长,三个人并排走在上面,就不大方便。有的板上有洞,有的木板断折。人走在桥上,看得见木板下面岷江的绿水,也看得见桥下的砂石。冬天水少,桥显得更高,要是人在桥上走,眼睛只顾穿过缝隙望下面,就会看得头晕眼花。幸好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杆,即使人失了脚,也不会落到水里去。索桥并没有桥墩,高高的竹架代替了他们。架子比栏杆还高,还有一个顶盖,在竖立架子的地方,桥身就像小山坡似的高起来,过了顶盖下面,桥身又往下斜,然后再向第二个顶盖升上去。
  凡是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在桥上的摇摆中无意间停留下来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工程。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我走下了索桥,同来的友人刚看过山脚的一块石碑。他告诉我,这索桥又叫做“何公何母桥”,是清朝初年一个姓何的教书先生设计修建的。那个时候人们没法在这么宽的两岸上修一座桥。何先生想出了造索桥的办法。桥造成了,人们来来往往,感到便利。可是桥上没有栏杆,在摇摆的木板上走起来,并不是十分安全的事,不多久就有人失脚从桥上摔下去,死了。不满意何先生的官府把责任完全推到何先生的身上,将他逮捕处死。何先生的妻子决心要替丈夫雪冤,要实现丈夫的真正的愿望,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办法,用竹索在桥两旁编上了栏杆,从此,危险的桥变成了安全的桥,使得三百年后的小孩也能够在桥上跑来跑去,发出一阵阵的笑声。
  这个故事虽不知其真假也无法考证,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我走下索桥,满头大汗,不用说,我走得疲乏了,我的脚也开始发热。可是三百年前人们的心也给我带来温暖。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就像高尔基在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燃烧的心”那样。勇士丹柯挖出自己的心拿在手上,心在燃烧、发光,给人们带路。“何公何母”的心给每一个走过索桥的人添温暖,甚至在三百年以后的寒冷的冬天,我站在桥头还会揭下帽子当团扇来扇。
  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月涯(2014-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