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湖北特色美食

大家好,本期作为本网站的第一篇文章,所以可能会" />

三种湖北特色美食

家乡区县: 武汉市洪山区

三种湖北特色美食

大家好,本期作为本网站的第一篇文章,所以可能会

写的比较长,大概分为几个个小篇章,每篇都会介绍一种特色美食。

本期介绍著名武汉美食武昌鱼

武昌鱼是一道传统名菜,属于湖北菜。色泽金黄,脂肪肥厚,肉质细糯,油润爽滑,味道异常鲜美。以武昌鱼为主料,配以葱、姜、精盐等辅料制作而成,味道香美、老少皆宜,深受大众的喜爱与推崇。

来到武汉那自然就要提到武昌鱼,但这武昌鱼又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历史故事讲起,265年吴国末代君主孙皓因十分喜爱吃武昌鱼想要迁都武昌,但扬州诸郡百姓溯流供给武昌帝室、官僚消费,劳役烦重,怨声载途,甚至有人劫持吴主庶弟孙谦,抗议迁都加重了民众负担。左丞相陆凯乃上流引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极力要求还都,孙皓终于返回建业。这段史实使“武昌鱼”的名声大振。

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学名团头鲂,盛产于梁子湖,因为和江口连接的缘故,所湖内水质良好,水草丰富,十分适合武昌鱼的繁衍生息,使得武昌鱼肉质嫩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驰名天下。现在人们可将武昌鱼烹制成几十种风味不同的鱼菜,如清蒸武昌鱼、花酿武昌鱼、红烧武昌鱼等。还可以将其腌制腊鱼,味道也十分鲜美。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主席的这一名诗,使武昌鱼名扬天下。1956年5月31日,毛主席到武汉视察,首次在武汉畅游长江,心情格外高兴,在船上用餐时,将一盘“清蒸武昌鱼”吃得精光。征服长江天险的快感,品尝武昌鱼的惬意,毛主席欣然提笔,写下流传于世的名诗《水调歌头.游泳》,开篇即是“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此诗于1957年1月在《诗刊》上发表。脍炙人口的词句,使武昌鱼更加闻名遐尔,蜚声海内外。 如今,外国元首、友人到湖北访问、旅游,都要慕名吃武昌鱼,可见武昌鱼的名声远扬,这归根结底要感谢毛主席当年的宣传!现在在武汉市的大小宾馆、酒店随便都能吃到武昌鱼。可千万别错过武汉这最有名的美食。

泡油条,是经典的汉味名吃。它是武汉人的羊肉泡馍

本期介绍著名武汉美食武昌鱼

被誉为“武汉一绝”的鲜鱼糊汤粉泡油条,是经典的汉味名吃。它是武汉人的羊肉泡馍,其传统意义、历史内涵,丝毫不比羊肉泡馍逊色。一碗飘着鲜美鱼香味儿的糊汤粉,扑面而来的是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气息和味道。

在位于武昌的“汉味美食第一街”户部巷,有几家卖糊汤粉的小店铺,从早到晚,顾客盈门。我看那下粉的大嫂,用铁勺舀起半勺鱼糊汤放进碗里,再用竹捞子盛上一把洁白的米粉,在沸腾的开水锅里烫几下,捞起,放进盛有鱼糊汤的碗里,撒上葱花、萝卜丁等。卖糊汤粉的旁边,还必有油条卖。食客端着鱼香扑鼻的糊汤粉,不会立即吃,而是接过店员递过来的刚出锅的热油条,用手把油条掐成寸长,放进碗里。刚刚起锅的热油条,酥软、滚烫,浸进汤里,似乎还发出滋滋的声响。我学着食客的样子,用筷子夹起饱蘸鱼汤的热油条,趁热送进嘴里,那种鲜香和酥软的口感,吃起来妙不可言。

本期介绍著名武汉美食武昌鱼

鸭脖子,又名酱鸭脖或酱鸭脖子,属于酱汁类食品(主要是酱板鸭,包括酱鸭翅、酱鸭脖、酱鸭拐、酱鸭掌、酱鸭舌、酱牛肉、酱板鱼、酱板干子、酱板藕等),最早起源流传于清朝洞庭湖区的常德,经湖南流传至四川和湖北,近年来风靡全国。酱汁类食品通过多种香料浸泡,然后经过风干、烤制等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泽深红,具有香、辣、甘、麻、咸、酥、绵等特点,是一道佐酒佳肴。

鸭颈绝对是武汉人对中华美食的新贡献,武汉人喜欢吃鸭脖子,因为它味足够劲,回味无穷。鸭脖子,本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是经过用红辣椒、花椒、八角等几十种纯天然香料进行精心烹制料理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再剁成一节一节,大小刚好能在嘴巴里自由转动。鸭颈肉层次分明,颇有嚼劲,肉啃完后,接着吸吮骨节中间的骨髓,“滋溜”一声,让人觉得颇有成就感。照老一辈人的说法,鸭脖是活肉,鸭子整天寻吃觅食,纤长的头颈一伸一缩,肌肉纤维锻炼得非常有韧劲,所以味道格外的好鸭脖子所以能脱颖而出就在于它肉附于骨,鸭肝鸭肠之类属于一口香,很易满足,而鸭翅、鸭掌骨肉较易分离,吃起来没有难度,只有鸭脖子骨肉相连,任你啃嚼吸嘬,也只能得其味之八九,让人总是难以充分满足,这便是鸭脖子的妙味所在了。

武汉精武鸭脖最早源于重庆,1993年,鸭脖生意在武汉兴起,2000年以后进入火爆期。从一开始,这个品牌就带着浓浓的武汉味和十足的市井气息。目前公认的武汉鸭脖发源地是汉口精武路。一条窄窄的小巷子,两边开满了鸭脖子店面,成千上百根油光红亮的鸭脖子就这么摆在摊位上,场面颇为壮观。精武鸭脖发展到现在最出名的数汉口精武牌。

鸭脖子而又有啃头,辣口不辣心,吃了不上火.鸭脖本身高蛋白,低脂肪,具有益气补虚,降血脂以及养颜美容等功效。香鲜美味,回味十足,是老少皆宜的休闲食品。我国传统中医认为:鸭属凉性,经常食之,平肝去火。味甘,功能温补,益气,配以辣,麻及几十余味中药才,使其主相辅相成,其辣,功能排毒瘦身。健体美颜。其麻。开胃益食,与辣互相作用,具益气养血之效,性温而不躁,除湿去烦,开胃健脾。科的配方具有醒目安神,活血化淤,兹阴益肾之功效鸭肉特有“鸭腥”气味,不但口感鲜美,香盈扑鼻辣味独特,亦不失本味原香,独具特别回味

食用禁忌
鸭肉味甘、寒,入肺胃肾经,有滋补、养胃、补肾、消水肿、止热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对身处“火炉城市”的武汉人来说,一寒一热正好互补,所以武汉人对鸭子情有独钟。加上武汉人爱吃辣,鸭脖子肉少,容易入味,所以,武汉人将其调味改良,便成了一道独特的美味。
鸭脖味美,但不宜多吃。首先,鸭的淋巴结较多,主要分布于鸭脖皮下的结缔组织,是杀灭细菌和病毒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由于杀灭方式是吞噬“入侵者”,还未被清除的病毒和细菌会残存在淋巴组织内。若未将淋巴组织去除干净,或后期蒸煮时温度不够高、时间不够长,人们就容易把病毒、细菌等一同吃进去。尤其是一些小作坊制作的鸭脖子,很可能没有全部去掉淋巴结。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延长鸭脖子的保质期,并让其红亮诱人,可能会加入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危害很大。其次,疫苗和药物要通过颈部皮下注射多次,其激活的一些免疫活性物质会长期存在于鸭脖子里,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再次,鸭脖子过咸、过辣,常吃对心血管和胃肠道的影响较大。

建议爱吃鸭脖子的人,不妨在家自己做,把鸭脖子彻底洗干净,去除鸭皮和皮下组织,特别要清除淋巴结。卤制过程中把握好作料的量,不要太咸、太辣,更不要加入亚硝酸盐,要彻底煮熟。

白天的城市中,有的忙碌,有的平静,有的熙攘,有的祥和。但到了晚上,一群朋友坐在街边的路边摊,几条鸭脖子,几串肉串,拿着啤酒瓶洒脱畅饮,分享着都市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何尝不是一种放纵呢。

 

风雨天(2018-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