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丑不成戏,无技不成丑

家乡区县: 揭阳市惠来县

      潮汕人有句俗语“无丑不成戏”,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生、末、净、丑四大行当之中,丑旦虽然排在最后,但它却不可或缺,有时甚至起着戏魂戏胆的作用。丑角诙谐滑稽,直面真理的语言与灵活多变的表演技巧,带给观众自由、夸张、欢快、热烈的鲜明印象,将大众从枯燥无味的日常生活中释放出来。因此,丑角身上蕴涵的文化意味至为厚重。

     凡是看过陈鸿飞演戏的观众,都无不为他塑造的角色所折服。 陈鸿飞唱腔洪亮,抑扬自如,表演诙谐生动,所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富有感情色彩,在潮剧界享有“小方展荣”之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鸿飞凭着扎实的表演功底和艺术天赋,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前辈艺术家的肯定,屡获嘉奖。笔者在观看了由陈鸿飞担任丑角表演的《周不错》和《无旨钦差》的潮剧后,深为他的表演所折服,特意采访了陈鸿飞,走进他的丑角表演世界。

名丑是苦练出来的

      陈鸿飞是继方展荣之后,深受观众喜爱的潮丑人物,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潮丑新星。他有一身好功夫,其椅子功、梯子功、扇子功、捻珠功等表演手段老到,许多观众为之赞叹。陈鸿飞告诉笔者,丑角除了需要具备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外,还需具杂技特色的“本领”,如《闹钗》中的扇子功,《柴房会》中的梯子功,《活捉孙富》中的椅子功等等。而这些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苦练,为此,他的光头常常打出一块又一块的“乌青”来。

     陈鸿飞认为“放而不扬”、“豁而不露”、“快而不利”是潮丑的角色特点,“蹲”、“缩”、“小”是潮丑程式的表演规格,潮丑表演程式十分丰富,有常用的基本步法,基本站式,基本站相,基本手式,有模仿木偶皮影,动物形态的身段动作,如皮影布、螳螂式、木偶动作、官袍丑的狗步,裘头丑的草猴拳等等。在练技过程中,演员既要吸取传统艺术表演模式,还要努力进行艺术创新,这样才能将角色演得更有血有肉。

     用技入戏惟妙惟肖折子戏《柴房会》是潮剧的传统剧目,演绎卖胭脂水粉的单身汉李老三与受害含冤的鬼魂莫二娘在柴房邂逅的故事。陈鸿飞用通畅明亮富含穿透力的“钿声”和潮剧中独有的技巧——“梯子功”,表现出了市井小民身上那股为了正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因其成功的表演,使这一折子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录像节目,他也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新“李老三”。

      在扮演《刘明珠闹金銮》中与驸马仗义出走、俟机报国的狱官时,陈鸿飞注意运用“实声双拗”的声腔,含咬吞吐,字正腔圆,激越昂扬时义愤填膺,豪气溢于辞色,使剧情推向高潮,让观众听得过瘾,从而赢得观众的肯定。对不孝敬父母的浪荡子丘孝的刻画,陈鸿飞则借助眉目、鼻子的表演和身躯的丑态动作,用反面教员的表演程式鞭挞了败家仔丘孝见利忘义的丑恶行径,不故作丑态,就能逗人发笑,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洪妙又活回来了”

      在陈鸿飞的艺术历程中,特别具有挑战意义的是在“辩本”中主演的杨令婆。《辩本》是海内外潮人十分熟悉的折子戏,潮剧著名艺术家洪妙的天才表演,成了潮剧艺术历史上的高峰,曾经轰动京华。可是当艺术家过世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该戏成了绝唱。洪妙塑造的杨令婆也只能留在观众的记忆中。但当剧团领导将饰演杨令婆的重担交给陈鸿飞时,陈鸿飞却义不容辞,咬着牙扛下重任。他认为,作为潮剧人,自己有义务去继承和发扬洪妙的艺术。

      然而继承与学习的道路是艰难的。除了表演上的艺术造诣,还有角色上由丑到旦的反串等一道道“难关”要克服。为此,他潜心苦练,每天像苦行僧似的住进集体宿舍,除了吃饭睡觉,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排练厅。当《辩本》公演时,陈鸿飞不负众望。当观众看到颤颤巍巍、步履艰难,在生命的晚年还艰难地维系社稷,护卫忠良正义,抨击昏君奸臣的杨令婆出现在舞台时,不少观众脱口而出“真是惟妙惟肖啊!”“洪妙又回来了!” 陈鸿飞精彩的表演获得了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对于此事,陈鸿飞毫不自满,他告诉笔者,自己的表演离形似、神似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继续努力。

我的家乡梧桐子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24621144.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zhanzehang
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u/2424566914
微信公众号:zehang1007
更多惠来美食旅游攻略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惠来的亲们赶紧行动吧。记得为我的梧桐子文章投票点赞啊!

 

冰焰(2014-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