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阳小调流行于湖南祁阳、祁东、零陵、衡阳一带,据清代祁阳县志记载,在明、清之际该曲种已流行民间。早先以流经祁阳县境的湘江为界分为南北两派,湘江以南有演唱丝弦小调为主的南派,风格细腻;湘江以北有演唱花灯小调为主的北派,风格粗犷。后来在互相交流影响的过程中融合一起。
祁阳小调早期只唱不说,以后逐步发展成以唱为主、说唱结合的形式。一般是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也有男女对唱、坐唱、走唱和边舞边唱等演唱形式。祁阳小调现存300多个曲调,各有牌名,经常演唱并为群众喜爱的有[三杯酒] 、[讨学钱] 、[采茶调] 、[龙灯调] 、[一匹绸] 等。
唱词一般是七字句,四句一节:也有五字句和长短句的唱词。过去演唱时每个曲目只用一种曲调,为了适应思想内容与感情表现的需要,出现了一个曲目使用几种曲调的曲牌联套体。伴奏乐器有二胡、月琴、三弦、扬琴、琵琶等弦乐器和演唱者自行击节的碟子、盅子,有时也使用笛子、唢呐和一些打击乐器。新编曲目有《兄妹生产》等。
2010年,湖南省祁阳县的“祁阳小调”,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项目类别,序号1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