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历史名人——赵秉忠

家乡区县: 潍坊市青州市

赵秉忠(公元1574—1626年),字季卿,号其阳,明青州府益都县(今青州市)人。15岁补府学生,24岁中举人,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89 年)25岁参加殿试,一举考取第一甲第一名,中了状元。人们现在看到的状元卷,是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先生于1983年捐献给国家的,属国家一级文物。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科举制度时间长达近1300年,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770余人,但能让后人目睹状元答卷其风采的,唯有赵秉忠这一份。作为国家的重要机密,这份卷子是怎样从宫廷传到民间的?这恐怕是一个永远的不解之谜。

状元卷简析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要有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和治国思想。

所谓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就是国家要定纲立纪,要颁布法规法令,并且要把这些法规法令放到各种文件之首,张挂到各级官府的大门口和室内最显眼的地方,下发到全国各地,让全国的百姓不但熟悉,而且要自觉遵守。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实行了,全国上下就有法可依,人们的目标明确,视听不乱。

所谓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就是要振奋懈怠懒惰的人,激励精明能干的人,从朝廷到地方,全国上下,一呼百应,步调一致,法度不乱,人们的精神意志无不畅达,想的和做的都一样。全国各级官员才能配合默契,百姓口服心服。有了这样的治国办法和治国思想,国家不仅有驾驭天下的能力,而且能昭示国人守住天下;不仅有约束天下的法令条文,而且能统一百姓的思想。只有这样,国家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达到长期兴盛的局面。 二、认真总结历代帝王治国的经验教训。

赵秉忠很赞赏汉文帝,说他政策宽缓,简化法度,不巧立名目,而且在全国注重道德教育,用潜移默化的办法,千方百计提高百姓的道德水平。这就是治国思想畅通,治国办法又不疏忽。一方面有国家的法律起着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思想教育。上边有精神,下边办实事,上下相互儆戒,不用经常地检察,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后来的汉宣帝(刘询)就有差距了,他虽然是个精明的皇帝,他的官员也称职,百姓也安宁,但他对国家的事情只注重检察,而不注重从根本上治理。于是,检察不到的地方必然出漏洞,上上下下虚假的东西就多了,不该受赏而受赏的人逐惭多起来,百姓不服气。 赵秉忠非常佩服明太祖(朱元璋),说他在政权草创初期就定谋略、建制度。天下大局奠定之后,又进一步立纲纪、陈法度,为后人留下了恢宏的治国章程。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套很严格的奖励和惩罚政策。他对那些思想境界高、业绩突出的官员都给予重奖,并作为榜样号召国人学习;而对那些榨取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都严加惩处,以引起众多官吏的警惕。朱元璋还非常痛恨那种搞虚假欺骗、专门作口头文章的人,说这种人不可能统领万民万物、仰承天地所赋于的责任。赵秉忠认为,对那些有益于治理国家的祖训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不能丢弃。

三、治国安邦的十条建议。

第一、严格选拔和考核各级官吏。第二、不让耻辱的言行招摇过市。第三、广开言路,严格官吏的举荐条件。第四、培养教育官吏,抓好教育。第五、加重对贪官污吏的惩罚。第六、加强军队建设,严格军人的遴选条件。第七、消除积冤,安定民心。第八、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第九、明辨功过,奖罚分明。第十、大小官吏,都要自觉推行和维护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和治国思想。

四、从状元卷看赵秉忠的思想理论倾向。

首先,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 其次,忠君和爱国爱民思想的统一。

最后、强调依法治国。

赵秉忠,青州著名的名人,青州状元,是青州人历代名人中被大家熟知的人物,他的状元卷已被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我的能力秀: http://abc.wm23.com/lina1201

我的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kan/shandong/qingzhou.html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809036026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1201lina

安静看着~(2014-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