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一中教学调研报告
(一)介绍:
全称范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范县唯一一所市级重点公办高中。初建时坐落在范县老城区,南北长222米,东西长222米,占地73.926亩。学校于2011年8月实现了整体搬迁,现坐落在范县新区板桥路以北,黄河路以南,迎宾大道以西。
自2013年以来,学校教学成绩一路飙升,社会声望大为提高,家长送孩子到一中就读的愿望逐年迫切,学校原有办学规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向西扩建也就势在必行!面对县财政上的困难,学校领导班子不等不靠,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教育发展新模式,自谋扩建,引资3亿元,于2017年3月破土动工,兴建范县一中西校区——卓越中学!目前,东西校区连为一体,纵横380余亩,总建筑面积18万余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00人,在校生近万名。
走进学校大门,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迎面而来。"传承文明,启智求真,追求卓越,永无止境"的巨幅横标赫然入目,催人奋进。
二、课堂教学有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
(一)教师的现状
1.教师基本功扎实,综合能力较强,如在业务水平、普通话、表达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等方面比较突出;
2.大部分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从听课及与教师座谈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工作勤勤恳恳,备课、上课认真,对练习和测试能做到全批全改;
3.大多数教师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课堂上对教材处理较好;
4.高一、二、三教师相比较,高三教师教学能力更突出。
(二)课堂教学的情况
总体情况,大部分老师备课都比较充分,高三复习课老师们基本采用一梳一例一练的教学模式,落实基础,强调学科用语的书写,通过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注重学法方法的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都比较完整和紧凑,上课思路都比较清晰。
1.依纲靠本,联系高考考点、热点、易错点,选题典型,针对性强。
2.利用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以生为本,及时点拨,师生、生生交流探讨。
3.注重归纳总结,考点题目归类,一题多变延伸拓展。
4.把传统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5.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思维逻辑及解决问题等能力。
6.强化学科用语的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规范化、答题模板的训练。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未能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关注学生不够,课堂中存在满堂灌现象,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效率不高。
(二)教学手段落后。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优势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和运用。
(三)课堂中对知识的生成、概念的构建还不够重视。没能做到精讲巧练。有些课容量少,学生没有压力,能力培养有欠缺。
(四)习题讲评课中就题讲题,没有归类总结,缺乏延伸和拓展。
四、教学建议
(一)改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观念宜从重教转变为重学,从关注教学进度到关注学生知识的构建与学科思维培养。
(二)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宜从教师层面转移到学生层面,从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到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归纳与题型的归类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思维培养宜从教师全面讲解到学生自学或互教中完成,学科技能的形成宜从教师的分析步骤的总结中落实到学生讨论探索或试错中形成
(四)加强集体备课以及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师徒结对,年轻教师多听学校骨干教师的课、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比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五、激励措施建议
(一)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宽高中教师职称岗位比例。
(二)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行政部门及各校应做好并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打造名师工程,提高名师的带动与辐射能力,关注年轻教师的培养,激发、引领年经老师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三)关注学生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身心成长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
(四)采用多种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综合总结:
综合以上高校的分析结果来看,高校对于自己学校的宣传推广还是要依靠现在的新兴媒体。但有很多高校现在还是主要依靠传统媒体的形式,已经不太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掉。所以高校推广营销还是要进行转型,将原来的传统媒体形式转移到现在的新兴媒体上来。充分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智能化形式对学校进行宣传推广。
但随着新兴媒体的利用,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太多垃圾网站、钓鱼网站、网络诈骗等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各个网站管理员做到对各学校网站上发布的信息进行全面筛选、优化。整理出使人们看到的信息是安全的、没有信息泄漏危险的,以防更多学生上当受骗。
综上,我们要跟随时代潮流的更新和发展,不断完善自己所在高校的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提高该学校知名度,扩大其影响范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