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雕花


核桃雕花

家乡区县: 上蔡县

核桃雕花


1.基本介绍:
东岸核桃雕花工艺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以上蔡县东岸乡的柴庄、大苏庄、小苏庄和小袁庄为盛。该乡历史悠久,市场繁荣,是上蔡县县境东北部紧靠商水县的一个大集,又是过去周口至汝宁府大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地理环境,都为东岸核桃雕花工艺产业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由于其具有品种花色繁多,形态各异,做工考究,
图案细腻逼真,造型栩栩如生等特点,在海内外享负盛名。

2.起源历史:

2006年被河南省政府纳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
东岸桃核雕花工艺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当地老艺人回忆,时值清初,
东岸核桃雕花工艺已初具规模。三四十年代,以柴庄为首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加工制作桃核雕花工艺,产业发展达到鼎盛改革开放后持续发展。近年来,该工艺与时俱进,桃核雕花工艺枯木逢春,又有了复兴的新机。
3.发展历程:
东岸桃核雕花工艺品类繁多,除最早雕刻有古钱、蜂窝、猴头、盘丝、寿星老、诗词、谜语等“桃扣”工艺产品外;后制作范围不断拓展,手链、桃心、桃葫芦、桃印、绣球、佛珠、十二生肖、桃木剑、桃木刀及桃核宝灯等品类大规模加工生产。
根据做工之精糙、品类之繁简,每人日加工300、400之数不等。东岸桃核雕花工艺制作需经浸泡、清洗、上色、上光、晾晒、打眼、磨光及加工等诸多工序,该工艺原料主要来源于桐柏山和南太行山区。
东岸桃核雕花工艺制作考究、经久耐用,且物美价廉,除用于人们“避邪消灾”心理之需,更以其造型美观,花纹多种多样;图案千姿百态,细腻逼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该产品除在本省销售外,还远销东北、两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山东诸省,并经义乌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地,为天下华人和西方人所喜爱。

4.制作精细:
加工桃核扣的工具有钻、锉刀、镊子及挫口板。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经过浸泡、清洗、上色、上光、晾晒、打眼、磨光、加工等2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凝聚着艺人们无数的心血。
制作时,先将桃核钻眼,再用镊子钳着眼,放于挫口板上,而后用锉刀按照要求大小和形状加工成形。经过加工的桃核扣,形状如桃,上圆下尖,尖部有一小孔,用于缝缀扣绳以固定衣服上。扣子加工成形后,再在扣面上雕刻图案花纹。花纹多种多样,图案千姿百态,有古钱、蜂窝、猴头、盘丝、寿星老等,有的还刻有诗歌或谜语。桃核雕刻工艺品做出来都非常精美,价格也很低,确实可以称得上是物美价廉。但是不要以为这只是一项赚不了大钱的小手艺,艺人们就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的标准。恰恰相反,桃核雕刻本来就是一种对人要求非常高的工艺,同时艺人们又不愿意放低标准,所以整个制作过程,是非常繁琐而复杂的--这也许才是上蔡桃核雕刻数百年长盛不衰的个中奥秘吧。
5.现状:
"这小小的核桃,太神气了,真是了不起!" 来自韩国的李英男先生,虽然中国话说得很不流利,但是手里拿着只有指甲盖大小的核桃,还是不绝口地连连地称赞。这就是神奇的上蔡核桃雕刻工艺。

只是一个小小的核桃就能有如此精美的雕刻,确实是很令人不可思议,正是因为如此才能闻名于世。

Summer(2018-10-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