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治水工具也反应了先民们闪光的智慧。
卧铁主要是用来标记挖掘深度的铁。由于都江堰遵从李冰的“深淘滩,低作堰”原则,在从古至今,每年枯水期都要对河道清除淤积的泥沙。那到底挖泥沙挖到多深合适呢?经过人们的经验,找出了一个合适的深度,并埋上卧铁。以后岁修就挖到卧铁为止。卧铁以更加精细的方式成为天府之国的水之“度量衡”。
杩槎,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应用时以多个排列成行,每个中设平台,台上置石块,在迎水面上加系横木及竖木,外置竹席,并加培粘土,即可起挡水作用。这种建筑物,很早就用于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工程中。
竹笼卵石用于堵水,竹笼的构筑能够直接就地取材,能够利用蜀地产竹和江边多有卵石的优势。
古代人们采用的是“杩槎截流法”、“竹笼卵石堵水法” 杩槎用竹绳绑扎3根高约9米的圆木制成三足架,为截流的核心工具。截流时,将杩槎用木梁、篾笆(竹席)相连成排置于水中,一足朝内江,两足向外江,上面用装满卵石的竹笼压重固定。然后人工背负沙石袋、卵石和黄泥在篾笆外倾倒,填塞竹笼杩槎的缝隙,形成人工围堰,最终截断江水。
水利是农业文明的重要一环,在与自然的较量中,人们用汗水,用智慧一点点的改造着自然,同时又尊重自然,缔造了水旱从人的天府传奇。
这些工具是先民们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构成了都江堰工程的重要一环,千百年来,为这项工程的历久弥新打下了基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