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安徽蒙城

家乡区县: 安徽省蒙城县

我的家乡蒙城是一个坐落于安徽的西北部的小县城,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殷时称北冢,周曰漆园,唐天宝元年更名为蒙城,是先哲庄子故里,是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是巾帼英雄刘金定的家乡。到现在为止,我来外地上大学已有三年之久,虽然我不常回家,但是我经常想家,想那里的天空,那里的人,那里的景,那里的美食。。下面我就带大家来简单认识一下我的家乡吧。

我的家乡蒙城,自然气候非常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寒而多雨,冬干而少雪,夏热而雨水充沛,秋爽而天气晴朗。因为这种合适的自然气候,我们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百佳县。另外,由于我们那儿的以前并不着重发展重工业,因此空气质量非常好,喜欢家乡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很美!

我有一个爱好,相信很多人都有,那就是喜爱美食。对于美食我有一种偏执,如果真的是我特别喜欢吃的东西,我可以一直一直吃它,怎么吃都不会腻。离开家之后,我时常想念家里的美食,因为在这边我找不到家里的食物的味道了。(相信很多人都这样吧,家里的一切在自己的眼里永远都是最好的,特别是离开家以后,这种感觉更强烈)身为一个不折不扣吃货的我,现在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这儿两款特色美食吧,央视也曾经有特别报道哦。

1.油酥烧饼

油酥烧饼是我们蒙城颇具特色的风味食品,据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有一个姓宋的孤身老人,在文庙大门西侧,以卖油酥烧饼为生。后来,老人收山东人薛延年为徒。薛延年手艺学成之后,传子传女收学徒,以后更是代代相传,于是会做油酥烧饼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名气。蒙城油酥烧饼选料非常精良,制作非常考究。面粉要上等精白面粉,猪油要上等猪板膘油。食盐、大葱、麻油、芝麻等佐料也要最好的。面要和得不软不硬。佐料的用量和搭配都有严格的标准(当然也得要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适当调整)。制作时,饼坯要拉得长,擀得薄,馅要抹得均匀、适度。炉火、炉壁的温度要控制好,炉壁太热或太凉,生烧饼都贴不上,会“落炉”。烤的时候,更要控制好火候,火候不到,烧饼不熟不酥;火候过了,又会焦糊。往炉壁上贴生烧饼或铲子和火剪从炉壁上铲下已烤好的烧饼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特别是烤好的烧饼用火剪从中一挑,力度大小有讲究,力度小了挑不开,烧饼会酥得不够;力度大了,就有可能把整个烧饼挑碎。小小的油酥烧饼,其中所包含的技艺和艰辛,恐怕不是局外人所能完全领会的。       一个行家里手做出来的油酥烧饼绝对是色香味俱佳。出炉后是桔黄色,用火剪一挑,层层迭迭,薄如竹纸,汪着油,透着香,看一眼就让人口水直流。吃起来焦酥酥、香喷喷,吃了这个想那个,吃了这回想下回。油酥烧饼最好是现烤现吃,吃的时候要用两手捧着,不然咬一口,焦酥的饼渣就会有不少掉落下来,实在可惜。放久了也会变软,再烤一下还会焦酥如初,但味道则比现烤出来的逊色多了。刚烤好挑起的油酥烧饼拿上餐桌时,要一个一个地分开摆放,千万不能摞在一起。不然下面的就会被压碎,不仅外形不美,而且吃起来很麻烦。

哇哇~~~说着说着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每个假期回去,我和我的同学聚会,吃饭时都会点油酥烧饼,一个人吃个几块绝对没问题。因为真的太好吃了!你心动了吗?O(∩_∩)O哈哈~

2.蒙城Sa汤

提到我家乡的美食,我就不得不提这个Sa汤了,它的做法特别精良。首先它是用老母鸡、猪排等为原料,炖好后,打鸡蛋在碗里,搅拌匀后,用沸腾的肉汤浇沏,制成黄澄澄的肉汤蛋花茶。相传当年乾隆微服私访,慕名游庄子故里,夜间行路到一村庄,饥饿难耐,向一村妇求饭。村妇家中仅有老母鸡一只杀了炖汤,又将仅有的麦仁、糯米一碗与鸡同炖,汤熬好后又用鸡蛋冲了两碗蛋花汤献上。乾隆一闻,鸡汤和饭香扑鼻而来,再一品,入口鲜咸,汤味厚重,一碗下肚,劳顿饥渴顿消,精神大振。随口问村妇“这是啥汤?”,村妇重复说“啥汤”,乾隆不解,旁边侍卫看天上有月,天子在前,灵机一动,说这就是“sa汤”,“月”字旁,加一“天”字头,下面一个“韭”字,意为“天子月下救命汤”。乾隆大悦,挥笔写下“sa”,从此这道名点流传至今。值得一提的是,Sa这个字我到现在都写不好,因为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字典里,根本就没有这个字。所以关于这个字的写法大家说法不一,不过也不重要啦,它的美味是真真的。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每天早上最享受的就是去喝Sa汤,特别是冬天的早上,一碗美味的Sa汤,喝得身体都暖暖的。现在在外上学,喝不上,但是每次假期回去,有机会都一定要去我们高中学校门口的那家店里喝Sa汤,美味依旧!

其实蒙城美食还有很多,比如还有小笼包、楚村米粉,特产五洲牛肉等,都是远近闻名的美食特产哦!在这儿就不一一细说了,以后再带大家认识吧。(要想更直观认识以上两款美食,也可上优酷搜索观看《安徽蒙城美食》作更多了解哦)

前面开头我们说到,我的家乡历史文化悠久,当然就少不了保留完好的历史遗址,即旅游景区。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1.尉迟寺遗址

尉迟寺遗址位于蒙城许町镇境内,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98年至今先后进行了12次发掘,共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文化周报及北京、河北、山东、安徽等其他几十家媒体都曾作过报道。2001年7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尉迟寺遗址的保护与展示规划”已被国家文物局审核通过。     

2.文庙   

文庙又名孔庙,始建于元至元21年(1284年),是祭孔、演礼和办学的地方。文庙自前而后依次为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和大成殿,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万佛塔     

万佛塔位于蒙城县城中心,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此塔为宋代建筑风格,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造型优美,现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4.庄子祠     

庄子祠,宋元丰元年(1078年)蒙城县令、秘书丞王竞始建庄子祠,大文学家苏轼著《庄子祠堂记》。原址在涡河北岸,后被洪水所没。明万历八年(1580年),知县吴一鸾重建庄子祠,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明崇祯五年(1632年),知县李时芳重修庄子祠。今天,宋、明时期庄子祠均已不在。1995年6月,县委、县政府在宋代庄子祠堂旧址重建庄子祠,聘请中国科学院著名古建筑专家张驭寰作总体设计。第一期工程已告竣,分汉围墙、东西万树园围墙、大三门、影壁、山门、逍遥堂。二期建设项目为古衡门、濮池、五笑亭、观台、观鱼桥、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道舍、客舍等,目前,已筹建完毕。

这就是我的家乡蒙城,一个地域虽小,但人文风情纯朴、历史文化悠久、遍布特色美食的地方。在这里只给大家做简单介绍哦,关于我们蒙城的美食、美景还有各种风土人情,以后会再一一为大家呈现,敬请期待!O(∩_∩)O

我是蒙城人,我爱我的家乡,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

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

 

梧桐子我为家乡代言:

本文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b0bad8570101q5h0.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wenyan520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2965035095/profile?topnav=1&wvr=5&user=1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65035095

蔚妆Cherry(2014-04-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