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寺距县城仅18公里,以境内有太阳寺而命名为“太阳”。著名的“太阳八景”更加赋予这里一种神秘色彩和诱人的吸引力,八景依次为:石锣石鼓伴观音、银头古墓七座坟、遮云挡月茶壶顶、半个月亮照四平、西岔瀑布小南海、岷山喷云报雨汛、对子石鼓字相迎、果老棋盘崇高峰。这里以前是太阳乡,撤乡并镇后现在改为“太阳工作站”。通往太阳的道路自古就异常艰难,弯弯曲曲,一会儿走山坡,一会儿要过河,道路被冲毁是家常便饭,因而有“七十二道脚不干”之说。现在还是修建未完工的砂石路,小车行驶起来依然颠簸不堪,不时有石头击打车的底盘,到达太阳已经中午十二点半,太阳工作站站长刘建党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坐在新修的办公大楼里,已经看不到太阳的古朴和神秘。
几蝶可口的下饭小菜和两碗汤面下肚,在几位干部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两当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的改编地纪念广场。1932年4月2日午夜12点,在中共党员习仲勋、刘林圃等人领导下,杨虎城十七路军警三旅二团一营200多人在两当县城发动了著名的“两当起义”,起义部队于4月3日在太阳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选举许天洁为支队长,刘林圃任政委,习仲勋任队委书记。下设三个连,一连连长吕剑人,二连连长高瑞岳,三连连长许天洁兼任、副连长左文辉,部队休整后向陕北进发。春日的阳光依旧灿烂的照耀着这片土地,广场就在太阳河畔,周围的房屋都已经在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中脱胎换骨,焕然一新,那个当年习仲勋站过的盛满历史沧桑的石蹍子早已在岁月的洗刷中变得斑驳难辨,只有那棵树龄达600多年的古槐依然挺直那苍老的身板,矗立在广场的一角,似乎仍在回味当年那荡气回肠的历史场面,诉说英雄壮士们“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感人故事。
太阳寺是两当八大名寺之一,始建于北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据说当年修建太阳寺所用青砖均为就地烧制,木头以华山松为主,大梁为椿木,门窗为椴木。建成后的太阳寺有大殿十三间,中殿前后十五间,上殿十六间,依山而建。四周森林重重围绕左右厢房院落古树参天,四季松涛呼啸,云雾缭绕,香火旺盛。明末清初,太阳寺逐渐衰败,文革时期毁于一旦,原太阳寺旧址就是现在太阳工作站所在地。新修建的太阳寺在油房梁(实为营房梁),此处曾驻扎过军队,故名。现在的太阳寺主要供奉的是九天玄女——太阳神,太阳寺的后面是一座月牙形状的山坡,又叫月亮坡。对面是一座山,半山腰是一大块平地,人称四平山,太阳八景之一“半个月亮照四平”说的就是这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