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力格尔就是蒙语里“说书”的意思,俗称“蒙古书”,它是集蒙古说唱艺术发展之大成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相邻省份的蒙古族聚集区。乌兰浩特被称为是乌力格尔之乡,这种蒙古族的传统艺术形式,在这里深受欢迎,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最初的形式是由艺人们身背四弦琴或者马头琴,在大草原上四处流浪,追逐着蒙古包和贵族们的府邸,以一人一琴的形式,自拉自唱,演艺长篇的传奇故事。这使得乌力格尔具有了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它不需要舞台、道具、服饰等的陪衬,只用一把琴,随拉随说唱,富有草原韵味。 乌力格尔讲述内容多是传说故事和史书演义,如《格萨尔》、《江格尔》、《降服蟒古斯》、《青史演义》等,同时还有大量蒙古译汉文书目。
乌力格尔艺人被称为“胡尔沁”,很多老艺人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语言造诣,说唱技术高超、精湛,嗓音洪亮生动,由他们表现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旋律和节奏富于变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由于个人表演风格不同以及故事内容的差别,艺人们的现场表演会带给听众多种感受———有的词句押韵,如诗如歌,优美动听;有的低沉浑厚、内容风趣幽默、神情悠闲自得,直把听众吸引得神往不已。经验丰富的艺人们也常常即兴表演,只要给出个题目,说书人便能出口成章。
胡尔奇:
说唱乌力格尔的艺人称为“胡尔奇”。苍茫辽远的草原造就胡尔奇浪漫开阔的艺术气息。如同西方中世纪的游吟诗人,胡尔奇身背四弦琴或者潮尔(马头琴),在大草原上随风漂泊,四处飘荡,一人一琴,自拉自唱。由于他们的表演风格和故事内容的差异,或优美如诗,或悬念迭起,直令牧民全然沉浸于故事之中,忘乎其所在。经验丰富的胡尔奇也可即兴表演,只要给出题目,即可出口成章。
艺术地位:
对于广大的蒙古族群众来说,乌力格尔不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与手段,而且也是他们学习知识和培育精神的重要教育手段,在他们心目中,乌力格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知名的艺人相继去世,新的传人严重不足,再加上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娱乐方式趋向多样,乌力格尔艺术传统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危机,演出日渐萎缩,活动阵地缺少,队伍后继乏人,亟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扶持和保护。
表演形式:
乌力格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口头说唱而无乐器伴奏,称之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又称“胡瑞乌力格尔”;另外一种即为有乐器伴奏的乌力格尔,其中使用潮尔(马头琴)伴奏乌力格尔称为“潮仁乌力格尔”;使用四胡伴奏的乌力格尔称为“胡仁乌力格尔”。有伴奏乐器的乌力格尔表演通常为一人自拉胡琴说唱,唱腔的曲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其中功能特点比较明确的有“争战调”、“择偶调”、“讽刺调”、“山河调”、“赶路调”、“上朝调”等。
非物文遗:
2006年,乌力格尔曲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