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盟酿皮

家乡区县: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

我家超市的对面是一家巴盟(巴盟,巴彦淖尔盟的简称)酿皮店,小小的店面仅能放一张桌子,生意却很好,尤其是夏天的中午,买酿皮的人经常要排队。我去吃过几次,味道不错,是我在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吃过的那种味儿。我爱吃巴盟酿皮还不仅是因为它的味儿好,更多的是回味一种情结。

上函授大学,平时靠自学,到假期再由师大老师集中指导。因为这种学制学费便宜,又不影响工作,当时有好多人都报考了函授大学。师大函授班当时在内蒙古有几个函授点儿,乌海就设有师大函授班,乌海、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的学生都到乌海学习。这样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就是我的母校了,可是我直到2005年来到呼和浩特市才见了母校的面,而且只在外面看了看。这多少是一个遗憾。

因为是师大举办的,报考的也多数是在校老师,平时自学,假期再到乌海集中学习,每次就十几天时间。也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天里,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我们白天上课,晚上更忙——打牌、喝酒、跳舞,同学们半年才能见面十几天,到了晚上都忙着联络感情,我们还经常约好去附近的一些风景区去玩。好在多数是老师,假期有的是时间。那年夏天,几个巴盟同学邀我去巴盟,男同学说要请我喝金川啤酒,女同学说请我吃酿皮。乌海也有卖酿皮的,但我当时有种偏见,总认为酿皮是女人的一种零食,并不怎么喜欢。

说走咱就走,正在假期,又是单身,我没有什么牵挂,于是一帮人坐上汽车,我第一次走上去巴盟的路。

第一站是临河。到了临河,请我吃酿皮的女同学直接把我们领到当时临河最大的市场(名字忘了),那儿有许多卖酿皮的。她直接把我们领到一家酿皮摊前,亲热地跟摊主唠了起来,她显然是这里的常客。她还特意把我介绍了一下,说我是乌海人,这次来临河专门要尝尝巴盟酿皮,摊主听说我是“专门”从乌海来吃酿皮的,也非常热情,她利索地切出几张酿皮,抓上一把面筋,浇上调好的汤料,再洒上些黄瓜丝、香菜末,再问了我一声要不要辣椒,见我点头,便泼上红红的辣椒油,先给我上了一大碗酿皮。白白的酿皮,金黄的面筋,又酸又辣,散发着诱人的香。一方面坐了长时间的车,另一个原因那酿皮确实诱人,三下五除二,我就把那一大碗酿皮干掉了。之后,女同学又教给我把剩下的汤用开水一冲,热乎乎、辣乎乎、酸乎乎,喝着真是舒服,别提多带劲了。我们每个人都吃了个鼻尖冒汗,通体舒畅,也就此改变了我对酿皮的偏见,爱吃酿皮也不仅是女人的专利。当然,我们也喝上了金川啤酒。之后的几天里,又吃了牧羊海的活鱼,乌拉特中旗的羊肉,五原的烩菜。最后一站到磴口,同学把我送上车时,隔着车窗,给我扔进来两网兜瓜,说这是有名的磴口“华莱士”。这瓜真香,带回宿舍,很长时间我的宿舍都散发着华莱士的甜香。

现在,我毕业已经好多年了,原本就不在一处的同学继续各奔东西,多数人已经失去了联系,有些人恐怕一辈子再也见不着了。喜欢吃巴盟酿皮,更多的是对那些热情实在的巴盟同学的一种回忆,对那段学习生活的一种回味吧!

wm23M8EA5SUR(2014-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