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文物

家乡区县: 云南省镇雄县

镇雄历史悠久,然而出土文物不多,公据肥文化馆等有关部门初步发见之古物记录于志,供读者参阅,望继续发风或保护历史古物。
犀牛化石牙
犀牛化石牙,一九七七年五月,在县城西西修建大水沟水电站时,从山肚里掘出,经省有关部门鉴定,其年代约五万年,发现时已被破坏,现仅存牙二枚。
人类犬齿
一九八0年十月九日,在城南平坝冲沟长岩洞内发现人类犬齿,采得剑齿锡牙化石三枚,犀牛化石十余件,鹿牙化石七枚,恐龙上颚骨二件,古人牙化厂四枚。(镇雄之窗李女士录入,选自镇雄风物志)
青铜斧
青铜斧,一和七二年五月,城南平天家民鲁绍菊等三人在本地薅包谷时,从地埂中掘出三把,经省有关部门鉴定为西周表铜斧。每把重七、八两。省博物馆征集一把,县文化馆保存二把。
石斧
新石器时期石斧,俗称雷楔。一八五八年五月,城南平坝朱家沟一家民掘出,一九八0年十二月朱启胜关交县文化馆,一九八二年又征得一枚,均保存在县文化馆。
五铢钱
西汉五铢钱,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城南中屯家民朱正香在劳动中掘西汉五铢钱九罐,并有铜剑、铜斧、陶罐。本人不愿受征。全部化毁。县文化馆现得五珠钱数枚。城内刘平山存有二枚,项国香存有一枚。
青铜人像
青铜人像,一九七四十一月,城南柳林潘兴友在一古庙前掘出一个长坟许的表铜人像,一九七八年潘被斗争,此铜人被没收,至今尚无下落。
青花瓷碗
战国至西汉青花瓷碗二个,是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六日,县文化馆在芒部三连石椁墓中拾得,存于文化馆。
西汉铁
西汉铁,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在城南中屯石厂坝河玄武岩墓掘出一块铁,存于县文化馆。
西汉陶罐
西汉灰黄赭色釉陶罐一个,系一九五八年城南长路湾汉墓内出土,现保存在文化馆。
王莽时铜钱
王莽时期青铜钱一枚,系一九八一年五月城南中互联网石厂坝出土,保存在县文化馆。
汉陶器
汉陶器,一九八0年九月二十七日,在城南旧府长路湾汉墓中土东汉黑陶俑一个,头像十件,朱誉头部三个,黑陶骨灰盒一个,青铜羹匙一个,白陶园镜一个,陶狗头一个,陶俑手、脚各二支,陶俑马靴脚八人,红砖三块。均保存在县文化馆。
东汉鐎斗
东汉鐎斗,一九五八年五月,于城南郭家河汉墓中掘出东汉鐎斗一枚,一九七二年县文化馆佂存。已缺一角。
东汉青铜罐
东汉青铜罐,一九八四年初,于城南郭家河汉墓中掘出一枚,存于县文化馆。

东汉灰黄陶俑,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城南郭家河家民成忠宗献给县文化馆一个。
灰黄陶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七日,在城北芒部龙君庙出土灰黄陶淡黄釉陶罐一个,据说是东汉年代陶器,现存于县文化馆。
唐代白瓷碗
唐代白瓷碗一个,系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七日,县文化馆在城此芒部庙河新村石椁墓内掘出。
唐代黄陶寿枕
唐代黄陶寿枕一件,系一九七五年城内乔孝仁袓墓内出土。现存于县文化馆。
宋砖
宋砖,一九八八年县文化馆在县城附近发现宋代土砖二块保存。
无玉马
元代玉马,一九八八年县文化馆在县城附近获元代玉马一个保存。
护心镜
一九九0年十一月十五日,县城北板桥办事处朱家湾家民朱德华在打石烧石灰时,打出一枚铜造护心镜,直径九十七毫米,围周长三百0五毫米,厚三毫米,重三两七钱,正反皆无花纹和文字,有光泽,未经鉴定,有人分析为元代护心镜,同时又得一个五钱重,围周十五厘米铜铃,上有花纹。艾有朱德友保存。
明代花瓶
明代花瓷瓶一个,系明成化年间,今保存在县文化馆。
清代瓷器
清代乾隆年间花瓷瓶二件,瓷人二件,存县馆。
清代地契
清乾隆三十年(1765)彝族地契二件,系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城西大火地家民文洋华献出,存于县文化馆。
清彝文经典
清彝文经典四十七件,系一九八五年县城北倮倘官寨村彝族曾世华借出四十一件,城南齐心岩洞村赵福清借出六件。现封存于县民族事务委员会。(镇雄之窗李女士录入,选自镇雄风物志)
乾隆通宝
乾隆通宝三枚,系一九七0年县城南平坝朱家沟家民朱启胜掘出,圆形,边缘连铸“乾隆通宝”字样,第枚生五市斤。现存于县文化馆。
咸丰铜钱
咸丰铜钱二枚,一九七四年彭家寨以武十分村汪正榜献出一枚给县文化馆;一九八九年项国香在县城内买得一枚自存。直径三点七厘米。
红军手榴弹
一九六八年三月,城东北花朗坝头农民童安珍挖出铁外壳铸有五角星、镰刀、斧头手榴弹一枚,一九七三年大湾中心小学操场挖出一枚。一九七三年夏,牛场黄泥坡晏珠顺在山上拾得一枚。一九七四年三枚手榴弹均被县文化馆征集。一九七五三月,由云南省博物馆借展。
红军医药书二本,一为《最新创伤疗法》。均为一九三三年五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编。一九七四年四月城东北团树民医李松明献出。一九七五年三,省博物馆借展。
红军扁担
红军扁担五根,为麻园张家沟陇承红、以萨沟罗绍荣、出水洞吴维洪、安乐洞毛家丫口陈宗银及花山大水塘徐由华等五人献出。一九七四年县文化馆征集保存。
红军瓷碗
一九三六年红二、六军团长征时,路过城南彭家寨,一姓马的红军战士送给马光钊一个表花瓷碗,一九线四年马光钊献给文化馆。同时彭家寨农民彭文正献出红军给他的一个瓷大碗。
红军枕帕
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路过雨河时,没收了地霸的衣物,对振连分得一块枕帕,一直保存,一九七四年邓拜服连将枕帕献给文化馆。
红军楼梯
一九三六年红军路过城南麻园洞口中,将抬伤员的楼梯丢在王光明家,一直保存,一九七四年王将楼梯献出。
红军瓷壶
一九三六年红军路过城南彭家寨时,伤员周泽金留在山跟脚农民李连荣家养伤,临走时,送李连荣家一个瓷壶,一九七四年李将此壶献给县文化馆。
红军银首饰
一九三六年红军长征路过城南小米多高启高启银外婆家,临走时,送给高外婆三颗银首饰,高的外婆无子,将首饰转送高,仅存“永”、“秋”二颗,一九七四年二高将此物献给县文化馆。
红军文件盒
红二、六军团进入城西诸宗海时,住在苗族陶崇志家,临走时,送陶一个文件盒,一九七四年陶崇志将此盒献给县文化馆。
红军玻璃瓶
一九三六年红二、六军团进入城西放马坝,一些战士住在罗贵友家,罗妻周廷珍向红军要一个“嫦娥霜”玻璃瓶给小孩顽,一直保存,后献给县文化馆。
红军锑壶
一九三六年红二、六军团进入城垛安尔洞雄魁,有战士住农民周永昌家,临走时送周母一把锑壶,到一九五二年锑壶已烂,一九七四年周将此壶献给文化馆。
红军标语
一九三五年二月,红军一方面军长征在威信、将转送镇雄一带集结,一军团直属队及二师张至十一日驻镇雄瓜雄,在瓜雄西面七百米之龙君庙北面山墙上,写下了“农民武装组织起来 实行分粮抢米夺回土地!红军政治部”的标语。标语全长四点六米。
红军长征,两次过镇雄,曾在坡头、花朗、雨河、牛场、以萨等地定下大量标语,到一九七一年,红一方面军五军团于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一日在花朗滚桶坝农民李乾三家房屋板壁上写的“花榔坝的工农劳苦群众暴动起来,打倒压迫剥削你的土司官”、“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等8条标语及二军才一九三六年三月中旬写于小米多麦车李启秀家房屋墙上的“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军队”。后因房主拆建房屋被毁。
刘顺和
红二、六军团哲庄坝战斗指挥部驻地
红二、六军团哲庄坝战斗指挥部驻地,设在镇雄城南约六十里巴溜寨三合头。一九三六年春,红二、六军团长征在乌蒙山区与尾追之蒋军展开了一场历时月余的千里回旋战。三月上旬,红军被中央军、滇军、川军包围于镇雄、赫章间数十里长的狭窄地带,进入了从桑植出发以来最艰难时期。(镇雄之窗李女士录入,选自镇雄风物志)
三月十二日,红军在镇雄以萨沟获悉蒋军万耀煌纵队十三师于次日将到哲庄坝,十二日凌晨,二军团军团长贺龙率部由以萨沟进军到巴溜,将作战指挥部设于巴溜三合头,指挥红四师、六师率部直插珧园和哲庄坝,将万纵队十三师分割包围,激战终日,万部伤亡一百二十人,被俘二百余人,缴获军用物资三余挑,轻重机枪七梃,长短枪数百支。万耀煌弃马而逃。
哲庄坝战斗指挥部驻地,系一幢三合头木瓦结构平房,座北向南,偏西十九度,长二三三二厘米,宽一二五五厘米,沿墙高二三0厘米,大小房屋二十一间,现本头已拆除重建,正房及东头十四间尚保持原貌。

陈虎(2014-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