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塗库

家乡区县: 揭阳市榕城区

     在榕江绕桑浦山一带的古老乡村中,存在一种奇特的建筑物,当地人称呼为“塗库”。  “塗库”,是用“塗”建造的库房。“塗”字在潮语中指土地的“土”,因“土”字在潮汕语音中常变音为“塗”。而这一建筑物主要是三合土夯筑而成,故名之。塗库的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至300多平方米不等,大小视它的间数而定,塗库有三间楼房相连的,也有五间楼房相连的,建筑时视地皮、财力而定,但总体来说,它们的构造都是三间过或五间过、自成一座的二、三层楼体。门开于正中间,门框都是40多厘米宽厚的海石制作而成,框面上自上而下钻有10个左右、每个深5厘米、直径10多厘米的石窝,可按放木杠,每根木杠都可以自由拆下或装上,每根木杠之间距离10多厘米,人不可能从此间隔进入塗库。石门框内则与潮汕普通房子一样,安放有10多厘米厚的实木门,木门面上再镶嵌一层铁皮。在门顶的上面正中处,有一个或多个小孔,小孔直通二楼,在二楼连小孔处,是一个含在墙里的漏斗,这便是塗库的消防系统,当塗库的门受到火攻时,塗库里的人可从开挖在塗库下层厅(即入门间)里的水井中吸水上二楼,再从二楼门顶的漏斗注入,流下来消灭木门上的火焰。
      厅对比两侧的房子要大得多,近似正方形,房子深约4~12米。房子则为长方形。厅有楼梯可上二楼,楼板是用木制作的,主厅的首层和二楼都有门可通两侧边房,但两侧的边房却没有上二楼的梯子,要上二楼只有从主厅的梯子上。在二楼梯口处,放有近10厘米厚的木盖门,如果万一贼进入主厅,主人可堵住二楼梯口,则贼不得上楼。首层不开窗,所有窗子都开在二楼约一人高处,距离地面4~5米高,窗子都开成约10厘米宽、20~30厘米高的长条状口子。这样的窗子结构明显与射击孔结构相同。东西南北四面都开有这种窗子,在临近窗口的地方,都在墙体中嵌有“塗龟荡”(即小陶罐),内放弹药等物。塗库的层距有4米多,整座塗库高达10米、20米,这样的高度对比周边的平房显得格外高大。另外塗'库在建造时也考虑到防浸水的问题,地基都奠得高,这样塗库就更显得鹤立鸡群。塗库的墙体都是用筛选过的如绿豆、黄豆般大粒沙子和贝灰、黄土,再加上红糖、糯米汤混合,用夹板夯土法造成的,特别地坚实。
      从上面关于塗库的建筑结构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防御性的建筑物。从当地老者的口中,也能听到塗库的防御故事。如登岗溪边村一位老者口述:当年桑浦山贼乘着夜幕,摸到溪边村抢劫,村民闻警携带贵重物品退入塗库中寻求庇护,众山贼动用各种手段强攻塗库,开枪、火烧、撞门等等手段,都没法打开塗库门,看看天将明,众贼无奈只好放弃而去,全村人、牲畜、财物俱安。
      塗库这一建筑物产生于何时?目前已无资料可考,但据塗库的功能来说,塗库的产生必是社会动荡的产物,当受到外来武力的进攻时,起到保护人身、财产的安全的作用。按笔者推测,塗库应产生于明代中期。当时,倭寇入侵沿海、沿江,多地出现战事。据明崇祯冯元飚《揭阳县志》所载,笔者粗略计算一下,战事不下200起。再有就是当时的九军,打着劫富济贫的口号,到势力所及的地方进行劫掠,首受其害者当为士绅阶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士绅为求自保,在组织微弱武装保卫力量被无情摧毁后,必然想到走坚固防御工事的路子。
      潮汕村民相互间的关系特别复杂,一是各村多为合族而居,非亲即邻,非邻即旧;二是士绅一般还兼任里长、保长、甲长等,也有保护村民安全的责任。所以各村塗库的建造不管是独资或合建,都是全村或合族共用的避难所。
      如今,揭阳塗库历经多年的风雨,已如风烛残年的老者,基本都被弃置,有的屋顶已崩蹋,对其进行保护开发及进一步的研究成了当务之急。

我的家乡梧桐子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24621144.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zhanzehang
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u/2424566914
微信公众号:zehang1007
更多惠来美食旅游攻略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惠来的亲们赶紧行动吧。记得为我的梧桐子文章投票点赞啊!

冰焰(2014-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