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南门老街含都会街、河西街和商会街,为一“丁”字形街道。这条仪征唯一的古街,曾是该市历代商贸中心,内河水运多集散于此,清代以前是两淮漕盐纲运必经的水运码头。宋乾兴二年(公元1022年)在真扬运河上所建的斗门复闸,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船闸,比欧洲还早180多年。
城南的大码头系运河入长江的主要口门之一,元明清时期的仪征商业(特别是盐商)繁盛一时,仪征也因此成为明朝全国最主要的15个城市之一。昔日的城南老街,商贾云集,深宅大院,亭榭楼台,戏院会所鳞次栉比,仅浴室就有30余家,有“真州城南天下稀,穿河东吃河西”之俗谚。相传清帝嘉庆对其子说:“你生在皇家,不如生在真州盐商家。”晚清,作为盐运集散地,不少地方盐商在长江边建了多座大型会馆。流传至今的真州道情这么唱:出南门,慢步游,走河西,到码头, 都会桥下水悠悠,东边有座关帝庙,西有星沙看戏楼, 城隍宫紧靠河边口,泗源沟通商巨埠,看长江水向东流……
由于交通发达,商业兴盛,自宋代起,仪征不仅是繁荣发达的商埠,更是游览胜地。李白、郑板桥等数十位文人雅士,都数次到过真州,留下大量诗章墨宝,称誉真州为“江淮都会”,并将真州烟雨与扬州明月、瓜洲灯火并列……
如今的老街虽然不再雄如当年,却旧貌依然:历代盐商等文化遗迹,唐宋时期的青砖小瓦,明代的柱础,宋代的状元井,清末明初的古宅等重要建筑仍依稀可见。
故乡的小巷深又长,青石板路上木屐响,沿着古老的墙根去追萤火虫,月亮下我的童心给了纺织娘。今夜我来寻小巷,却不知小巷在何方。萤火虫点亮霓虹灯,照亮我记忆中的小巷……这是写仪征的歌曲《城南小巷》中的唱词。记忆中的小巷有什么?有高挂的大红灯笼,茶店酒肆,书场墨庄;有戏台棋院,朱阁重檐,精致木雕,飞檐回廊;还有石板路的意境幽古,几进几出的深宅大院,错落有致的店铺楼,流光溢彩的老字号……爱怀旧的老人,尤喜在傍晚时分徜徉在老街的小巷,触摸记忆中难以割去的印记,目光在居家灯火的闪烁中闪烁,和略显破落的老房子并肩站在时空隧道里,一起沧桑。巷子长、深且窄,独自踽踽地走,在恍惚中追寻历史远去的模糊背影,一同湮没进真州楼台烟雨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