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学生涯中,学校三易校址,十易校名,1998年升格为南通市重点中学,1999年升格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3年转评为,2008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10年3月更名为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校园水清木华,绿草如荫,树人楼、五四广场、三一大道,彰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青春气息。
学校坚持“以教会学生终身做人的道理和终身学习的本领”的办学理念,秉承“诚?毅”校训,以“真诚教育”为办学特色,铸就了扒皮知识丰富、情趣高雅、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其得以科学地完成文化延续的历史使命。
校风正、教风实、学风浓;人文工程形成特色;教学质量、科研成果蜚声远近。
“真诚教育”铸就了江中的辉煌。一年一度的高考更是江安老区醉人的风景。06--09连续5年获得如皋市高考综合评估一等奖第一名,实现了“五连冠”,创造了如皋教育史上神话般的奇迹。
江安中学正以昂扬的斗志向更高目标迈进,为把江安中学办成现
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江海名校,使昔日“老区之花”微微今日江海大地教育百花园中医科璀璨的明珠而奋力拼搏。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诞生于烽火连天的1941年,是党在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最早的新型农村中学之一。
1940年秋,新四军东进,抵达苏北,接管了江苏省保安四旅何克谦部管辖下的励志中学,,地点在鞠家厦,改名为如皋县西南中学由俞铭璜同志的爱人沈絮同志和许路同志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因敌人常来扫荡,办了几个月后停办。
1941年,抗日民主政府如西县政府文教科曹衍正科长商请曾任苏州女师校长室秘书的苏元(苏蔬元、苏体善)在江安区筹办一所中学。苏积极行动,联系热心办学的地方名流,成立校董会,苏元为董事,聘请教师,招收初一,初二学生各一个班,借江安乡西戈堡周氏宗祠为校舍,于1941年2月开学,校名为西南中学分部。
1941年3月更名为如西中学分部,同年5月,位于鞠家厦的如西中学常受古溪据点的日伪扫荡而停办。
1941年7月,政府决定本校易名为如西县县立滨江中学,正式成为一所单轨制的初级中学,如西县政府任命苏元为校长,黄建平为教务主任。
1942年2月,学校附设简师班,因周氏宗祠校舍不敷应用,扩迁西戈堡西南面的古刹宝庆寺,苏元为校长。党支部书记章杰。1942.5-1943.2党支部书记为肖本叶。
1942年10月25日,著名爱国人士邹韬奋先生应邀来校作报告,宣传团结抗日主张,给莘莘学子投身革命以很大的启迪和激励。
1943年8月苏中三分区专员公署文教处决定成立苏中三分区如西中学,设校本部于渡军井区大高庄。本校更名为如西中学一院。校长苏元,党支部书记肖本叶。1943年11月,本校成立“青年解放团组织”。中共苏中三地委、三专署在如西县戈家堡宝庆寺如西中学一院召开第一次中等教育会议,出席的有24所中学的代表54人。专员朱克靖主持会议并讲了话,地委书记叶飞做政治报告,苏中行署文教处长刘季平做“坚持抗日民主立场,贯彻学用一致精神”报告。经过学习讨论,基本上统一了政治立场和教育思想的认识。会上,制定了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对中等学校的结构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师的任聘、保障等,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1944年11月,根据苏中行署《新学制草案》的精神和三分区《中等学校改制草案》的规定,二院增设财政会计,简易师范两个班,本校初三班的学生,除部分人参加工作外,余者悉凭个人志愿,分别编入二院两个职业专科班学习,本校继续办普通中学。当时的教学课本,以苏中行署编印的《抗战课本》为主,三专署专员朱克靖撰写的《回忆与感受》一文,被选作重要的国文教材。音乐课则教唱《流亡三部曲》、《黄河颂》、《延安颂》、《怒吼吧,长江》、《新四军军歌》等革命歌曲及自编的民歌。政治课由生活指导员授课,主要介绍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和青年修养知识,俞铭璜写的《新人生观》,被列为重要教材。
@能力秀 http://abc.wm23.com/bmdnvy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