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花——芍药花

家乡区县: 四川省中江县

芍药简介:

      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别名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属虎耳草目等,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粗0.6~3.5厘米。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花期5~6月,一般独开在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原种花白色,花瓣5~13枚。园艺品种花色丰富,有白、粉、红、紫、黄、绿、黑和复色等,花径10~30厘米,花瓣可达上百枚。果实呈纺锤形,种子呈圆形、长圆形或尖圆形。

      芍药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纵观历代诗文,芍药是“别离”和“多情”的象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情花”。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互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芍药花作为文学形象,最早是出现在《诗经·郑风·溱洧》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意为情人在“将离”的时候互赠此草,寄托即将离别的情怀。而且,古时“芍药”音同“邀约”,情人也借此表达爱慕和愿结良缘的意思。成语“采兰赠芍”也由此而来,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另外,芍药在红楼梦中是一种重要的花,“史湘云醉眠芍药茵”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情景之一。

芍药生长习性:

      芍药花是一种喜光照,耐旱胡植物。植株在一年当中,随着气候节律的变化,而产生的阶段性发育变化。主要表现为生长期和休眠期的交替变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最为关健。芍药的春化阶段,要求0℃低温下,经过40天左右才能完成.然后混合芽方可萌动生长.芍药属长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长日照下发育开花,混合芽萌发后,若光照时间不足,或在短日照条件下通常只长叶不开花或开花异常。而中江正是因为具备这种气候条件,才成为芍药花的繁殖基地。

芍药种类:

       芍药主要分为单类和台阁类

       1.单花,主要是因为其花朵由单花构成。单花分为千亚层型和楼字亚型。

     (1)千层亚类:花瓣向心式自然增加,排列整齐,形状相似,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只着生于子房周围,随花瓣增多而相应减少直至消失。花形扁平。千亚层又分为以下几种:

A. 单瓣型:花瓣2~3轮,宽大,有发育正常的雄蕊和雌蕊,通常指原种型。

B. 荷花型:花瓣4~5轮,宽大,形状大小相似,雄蕊正常或个别雄蕊瓣化成碎瓣、披针状瓣或须状瓣而散生在雄蕊群中;雌蕊正常。
C. 菊花型:花瓣6轮以上,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正常,数量较少;雌蕊正常,数量增多或减少。
D. 蔷薇型:花瓣极度增多,由外向内渐小,雄蕊全部消失;雌蕊正常、退化变小或完全消失。

         (2.)楼子亚类:外瓣宽大,2~3轮;雄蕊离心式瓣化,雌蕊正常、瓣化或退化。花形隆起或高耸(金蕊型除外)。
A. 金蕊型:外瓣宽大,2~3轮,雄蕊花药增大,花丝变粗,雄蕊群呈鲜丽的金黄色;雌蕊正常。
B. 托桂型:外瓣宽大,2~3轮,雄蕊完全瓣化成须状瓣、针状瓣或披针状瓣,由外而内稍大,直立于外瓣内;雌蕊正常或瓣化成舌状瓣,舌状瓣颜色或瓣端颜色常为柱头原色。
C. 金环型:外瓣宽大,2~3轮,雄蕊大都瓣化,瓣化瓣高耸,但雄蕊变瓣与外瓣间残留一圈正常雄蕊;雌蕊正常或瓣化。
D. 皇冠型:外瓣宽大平展,2~3轮,紧挨外瓣内环生少量须状瓣、针状瓣、披针状瓣或碎瓣,其上为雄蕊瓣化成的舌状瓣或披针状瓣,直立,隆起,簇生于外瓣内,中心有少量雄蕊,或退化成短小状态;雌蕊正常或瓣化、退化。
E.绣球型:雄蕊大部分瓣化成舌状瓣,似次外瓣,盛开时全花丰满,形如绣球,中心雄蕊极少或退化;雌蕊变小或退化.

      2.台阁类:指植物开花时,花朵(或花序)中心或者花间之生长点经再次分化花芽开花的现象。在花朵(下方花)中心再形成1朵花(上方花),上方花与下方花相叠合,从而增加了重瓣程度,有些品种甚至由3花乃至4花叠合而成。

中江芍药谷建设:

      由于中江是芍药花的观赏基地,中江政府为了发展第三国际旅游业推出了芍药平的建设。中江芍药谷风景区位于集凤石垭,景区定位为“以中医药养生为特色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按国家4A级特色乡村旅游区打造。规划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一期),分为鲜花小镇旅游综合服务区、芍药花海核心景观区、乡村养身休闲区三个功能区。计划通过两年的建设,基本形成旅游接待能力。并于2013年推出国首届芍药节,正式对外开发芍药花胡旅游观赏。

 

 

雪艺(2014-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