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是热闹的时候。记得小时候爷爷还让我去扮观音座下的童子呢。蜂涌的人群,前堵后推,有时连挪步都困难,不免有些不能尽览灯会全貌的遗憾。尽管如此,但这场民俗盛宴依然令人感到无限享受。享受,源自那数百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我的堂伯陆修干说双溪的香火龙起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双溪最重要,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春节民俗活动。虽然全国各地有各式各样的舞龙,可全国目前只发现香港的香火龙跟这里香火龙是一样的,其他地方都没有。双溪铁枝技艺也缘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兴于明初。其他各项目大都始于明中后期,兴于屏南建县后的清乾隆时期。最“年轻”的高跷项目,也有100多年的历史。
目光穿透岁月的经纬,思绪在沉醉中瞬间跳跃,这些民俗活动历经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仍保持古貌遗存在古镇。双溪元宵民俗从组织、运作、信仰、会社等诸多方面均保持古貌不变,具有独特的社会研究价值。另外,从明代双溪初始庙会,到现在大型民俗活动,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背景,体现着数百年的文化传承,是研究人文社会历史活动的活标本。
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长江中,历代文人留下了无数盛赞元宵灯会的佳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词人辛弃疾的《元夕》就是元宵盛况的一段截屏。可如今,时空的改变褪却了元宵的热闹,在更多地方、更多时候“闹元宵”只是佳作的欣赏或是记忆深处的邈远。但古镇双溪,“闹元宵”依然古朴、依然热闹、依然吸引着四邻八乡的人潮,展现着令人向往的亲近。年年岁岁元宵夜,岁岁年年灯依旧,双溪元宵灯会从远古走来,更希望它能依然走向遥远的未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