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长调民歌

家乡区县: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能力秀看家乡呼伦贝尔市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neimenggu/hailaer.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网址:http://abc.wm23.com/TRGL

我的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5099117177

呼伦贝尔——长调民歌

呼伦贝尔长调是呼伦贝尔牧民在放牧时演唱的一种牧歌。它产生于广阔无际的内蒙大草原,是呼伦贝尔牧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一种深受内蒙各族人民喜爱的歌唱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间音乐中最富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长调民歌大都属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自由、舒缓、漫长的节奏,开阔悠长、绵延起伏、富于装饰的旋律,以及真假声并用的演唱方法,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长调的演唱形式主要是独唱,也有齐唱和一种称作“朝日”的二声部演唱。演唱时可以是徒歌,也可以用马头琴或四胡伴奏。

长调的结构可以分为简洁式,一般式,“艾吉木”(繁复)式三种。长调歌词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对草原和骏马的赞美,有对家乡的思念,有婚礼歌,有宴歌,还有对季节变化、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长调都表达了一种延伸的时空感,这种感觉源于文袤、开阔的大草原,长调与草原是浑然一体的。

呼伦贝尔长调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长调具备体现人类的创造天才的优秀作品的特殊价值。

2.长调深深扎根于文化传统历史之中。 蒙古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尤以游牧文化最为灿烂。而蒙古长调可称为游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蒙古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美学的感悟。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特点,并与蒙古语言和文学等息息相关。

3.长调能够作为一种手段对民间的文化特性和有关的文化社区起肯定作用,在智力借鉴和交流方面有重要价值,并促使各民族和各社会集团更加接近,对有关的群体起到文化和社会的现实作用。

4.长调与马头琴艺术的结合带来更美好的艺术享受。

5.长调具有相当程度的美学价值,从中不仅可以获得视听觉上的享受,同时可以获得心灵上的恶愉悦。

6.长调由于缺乏抢救和保护手段,在社会加速的演变过程和城市化趋势以及适应新环境文化的过程中面临消失的危险。

TRGL(2014-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