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宣溶洞:武宣属“喀斯特”地貌,“喀斯特”造就了溶洞,武宣溶洞景观是武宣旅游资源一大优势,其多、美、奇,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黄茆有大龙洞、新龟岩;金鸡的金鼓岩、金鸡岩;县城隔江相望的双狮山醒狮岩、城内马鞍山的钟岩;桐岭的廖六岩等等。尤其是禄新古杭村的犀牛岩,可谓岩中之冠:岩深,暗河长廊2.8公里,宽仅大厅可容万余人;岩有多奇,则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连,大可供躲躲迷藏;至于钟乳滴成的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景观,就是专家亲临,亦会目瞪口呆,无怪乎国家岩溶研究所副所长房昌龄感叹地说:“犀牛岩集千家洞之美,万家岩之奇,可谓中国第一洞了”。武宣溶洞不仅美、奇,而且不少还是史前文化遗址,动物骨、牙、工器化石、石斧、石凿之类多有发现,可谓新旧石器时代的博物馆,有考古科研之价值。
2、五马拦江,位于武宣县城南郊,黔江南岸有5座弧列的山峦,活似5匹骏马,将黔江截拦,强令黔江水绕东流,气壮山河,江山辉映,景色迷人。在5匹骏马之间,耸立一座竹笋状的文笔峰,面对江中200余米长的椭圆形沙洲,俗称:“古碛滩”,是武宣县老八景之一—《古碛钟声》。昔日江水击洲,声如钟鸣。这里还有来宾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石刻,璞玉山摩崖石刻“敕赐永通峡”,亦有美妙动听的神化故事传说。
相传,古代今武宣城方园10余里,是一片土地肥沃,溪流纵横,山青水秀,风光绮丽秀美的地方。有一天,天宫8匹神马举目一望,不禁齐声赞叹!“此凡间胜地也!”于是禀呈玉王大帝获赐下凡观光10天,诸位神马便着陆到此地浏览,品尝此地嫩草,欣赏这里的奇山秀水。
神马正在游览的一天,天空骤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黔江水位猛涨,冒上了河岸,神马见状,万分焦急,再不设法抗洪,这胜地就会被洪水吞没,甚至有遭冲毁的危险。于是,众神马商定,立即列队以身堵住黔江南岸,强令黔江改道东流,这样既保护了胜地风光,又避免南岸人畜伤亡,良田受淹,一直堵拦10天,终于战胜了洪水,为当百姓立了汗马功劳。
可是,神马拦洪10天,有5匹耽误了回宫的日期,因而触犯了天条,触怒了玉帝,玉帝盛怒之下,顺手掏出腰间一枚玉石,执御笔下旨玉石上,开除逾期不归的5匹神马出宫。玉帝写完旨令就将玉石连笔朝5马猛砸,幸好不中,御笔落在5匹马身边,笔杆深插入泥,露出笔尖,立即化为一座山峰,今称为文笔山,玉石化为今璞玉山,5匹神马化为现在弧列黔江南岸形似骏马的五座石山。故有民谣曰:“帝笔挥成文笔山,灵驹神骥把江拦;青螺露靓客留迹,东去黔流水一湾。”
五马拦江是武宣县的一处名山美景,令人神往、喜爱。不少文人雅士到此浏览、采风,作诗咏景。广东省化州市《春风诗社》誉为“秀才”的邓永茂老师浏览五马拦江后,写下《赞五马拦江》诗篇云:“五马拦江气势雄,精明强悍制洪峰;横立威武谁能敌?天害豪情万载崇。年年月月把江拦,放下水流一曲湾;约对双狮来望阵,摆出一片古碛滩”。
3、
灵湖:过武台新村约二里左右,往右行即为灵湖村,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武宣县志》:“灵湖在县东二十里,水色澄清,其源伏地涌出,四时不竭,青萍红莲,点缀其间。湖岸绿柳浓荫,有大松三株数百年,盘曲苍翠,直上千霄,每风雨交至,籁由天发,如听涛声。县八景所谓灵湖松籁即此”。而灵湖又因灵湖桥与倒影相合之美景,如十五圆月,其出名景致还有“灵湖秋月”。 “灵湖秋月”,位于武宣县三里镇灵湖村东南面,横跨三里河(又称阴江)上的一座青条石拱桥,即“大灵桥”,又称“灵湖桥”。桥与灵湖相隔百余米,依依相映。灵湖系一个泉水湖,湖水清澈如镜,流出灌溉台村田垌。湖长250米,宽100米,正常水位约2米,最深水位3米,古时四周长满青萍、红莲、陵角及其他茂盛之水草,野鸭、秧鸡等水鸟时有出没其间。湖岸原为古松参天,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景色优美如画,是武宣老八景之一“灵湖松籁”。历史上有不少文人骚客作诗称赞,如苏敏德有诗云:“方爱湖光引兴长,忽闻松籁碧天扬。几声回徹红莲岸,疑是寒蝉噪夕阳。”灵湖下流,台村陈仁、陈旭兄弟等十多人少年时曾在此苦读,后陈氏兄弟同登进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