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五载看变迁

家乡区县: 内蒙古奈曼旗

五年前,从一个战略高点出发;五年后,攀上了发展的新高点。奈曼旗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巨变,不仅让当地人不敢相信,更让外地人吃惊称奇。探寻奈曼的发展让我们欣喜,奈曼的变化更让我们振奋:工业大发展、经济大提速、社会更和谐。奈曼人充溢着昂扬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在奋进实干求发展的大道上实现着一个又一个跨越。三年前,当旗委、旗政府提出财政收入要突破3亿元大关之时,有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而在2009年,全旗财政收入就达到了4.3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50%,人们信服了;也是在三年前,当旗委、旗政府提出发展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时,有人被奈曼“工业底子薄”障目而畏难。如今,全旗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1.5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工业总量占三次产业的50%,人们振奋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设想变成了现实,“思想解放,经济增长”成为奈曼人最为深切的感受。

改革开放以来,奈曼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令人瞩目。奈曼是沙区,给人的印象是行路艰难,然而近几年,全旗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初步构建起二横二纵的公路网。2008年底,全旗各苏木镇实现了油路全覆盖,2009年末实现了公路村村通。依托条条“富民路”,奈曼不再闭塞,以开放的胸襟,追逐朝阳产业,7个开发园区宛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7个高地,奈曼工业园区更成为了首家市级工业园区。五大产业集群,40多家企业,成为奈曼经济腾飞的“引擎”。 2010年末,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5%,达到111亿元;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30.2%,达到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4.6%,达到3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16亿元。

“十一五”初期,该旗按照“统筹城乡、整体联动”的发展思路,编制完成了《奈曼旗旗域村镇体系规划》,从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五个方面入手,启动实施了城乡一体化战略。精心打造以大沁他拉镇为中心城市,以八仙筒、青龙山、新镇为中心集镇,以100个现代农业新村为基点的总体发展框架,全力打造村镇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产业支撑强劲、生态环境优美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几年间,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新城区建设强势推进,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其吸纳力、功能性、辐射性不断提高,逐步成为了产业集聚、商贸流通、文化交流的中心。

奈曼旗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重点发展了红干椒、无籽西瓜等亩收入超千元高效作物,其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5万亩,全旗粮食总产量达到10.5亿公斤。养殖业扩量提质增效明显,全旗建设各类养殖小区80多处,发展重点养殖村27个、重点养殖户540户。牧业年度家畜存栏205万头(只),禽类饲养量达到900万只。自治区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1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150个。奈曼旗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奈曼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辽代陈国公主墓、清代王府、清代佛塔等形成了文物古迹观瞻旅游景区,金沙怪柳、大漠驼铃作为独特的生态景观则成为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青龙山洼、经缘寺、大悲禅寺、银砂九岛等旅游景区景点配套设施也得到逐步完善。首届胡硕庙文化旅游节和白音他拉敖包会暨首届沙漠旅游节成为继“诺恩吉雅文化节”之后奈曼对外文化宣传的又一新“名片”。八虎山旅游休闲度假山庄等一批农业观光、农村休闲旅游项目和文化旅游产品正逐渐开发形成。同时,文化品牌不断创新,全国第十届少儿美术教育研讨会、首届占布拉道尔吉暨奈曼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为奈曼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40项。奈曼旗还在上海世博会上重点推出了奈曼版画,奈曼版画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深圳观澜齐名,“南有观澜,北有奈曼”得到国内版画界的认同。

如今,奈曼这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鲜明现代化气息和发展活力的塞外名城,政通人和、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正以饱满的热情,向着建设平安富裕和谐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齐齐(2014-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