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河的冬季,最显著的特点是湿冷多雨而少雪。
一场接一场裹挟着寒霜冷雨的偏北风,吹黄了十公里濠滨马路上的法桐,吹秃了环濠河林荫道上的柳枝。惯于早起的人们,常常得踩着行道上薄薄的、卷曲而松软的一层枯叶,去晨练。除了松柏梅竹等少数几种耐寒植物以外,濠河两岸的树木花草从此是日甚一日地显出萧索与凄清来了。当然,倘若逢到两次寒潮之间的空隙,云开日出,是仍然可以去遊湖赏景的,因为虽然冬季濠河的自然景观比不上春夏秋三季之美,而濠河两岸的建筑文化是并没有因为寒冬而减杀其原有魅力的。
值得一做的是环绕濠河寻访古迹。据记载,南通筑城已有千年历史,其间历朝兴替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存,在濠河两岸尚有不少。举其尤者,例如始建于五代后周时期的北极阁遗址,明代蓟辽总督顾养谦的珠媚园,清代著名画派“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的故居,以及大量明清风格的民居私宅,等等,都是那些热心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专家学者们所乐于一游的地方。
不过,来到南通最值得探究的古代英杰人物,首屈一指的还是要数清朝光绪年间的状元张謇。这位状元郎自号“啬公”,一生坚苦奋励,笃行实业教育救国,曾在清末民初国家的政治舞台上和南通地区的经济、教育和社会事业中扮演了叱咤风云的角色,成就了不少惊世骇俗的伟业,已被史学界公认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现在的中濠河一带还集中地保存了与他老先生有关的许多遗迹。例如位于怡桥东南侧的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位于濠南路上的中国第一家博物苑、图书馆,西式建筑群濠南别业、有斐饭店,位于濠阳路上的沈寿艺术馆、濠阳小筑和城南别业,等等。有斐饭店现在是已经改建成巴黎凯旋门那样的巨型宾馆了,但还保存了张謇初创时的西洋风格。这些都是南通人津津乐道,而研究张謇的人所必须亲历考察的所在。你难以想像,就是这海滨偏城,因了状元郎的精心擘画,在民国初年竟成为名冠中华的“模范县”,中外政要和海内英杰络绎莅临,蔚为大观。濠南路前称“模范马路”,即由此而来。现今为了便于遊人了解前贤,特在博物苑临河一侧的岸壁上,帮贴了题为“强国梦痕”的百米浮雕,并建了观景栈桥。当然,如果要详细了解这位旷世全才,参观设在他故居濠南别业里的生平事迹展,是必不可省的了。身临这些地方,你既能听到许多有关这位状元公勤俭创业的精彩而动人的故事,也可以听到英雄与美人之间肝胆相照的美丽而忧伤的传说。据说,南通人正在筹划把这一街区正式改名叫做“张謇街”呢。
说到濠河之冬,最值得一谈的还是要数雪拥濠滨的瑰丽景象了。倒退二十年,濠滨飞雪本是司空见惯的常景,而近年来由于暖冬现象的持续,反倒成为难能可贵的奇观了。还记得最近一年濠滨冬雪的情景。那是在公历一月的开端,农历该是腊月初头吧。一连几天迷蒙不散的浓雾之后,天公忽然抖擞起播银撒玉的精神来了。那真是只有南国才有的雪啊!一片一片的雪花儿,冰一样清,玉一样洁,水一样润,半透明似的,纷纷扬扬下了一宿一昼,把个冬日里的濠河之滨装点成一个银镶玉砌的美世界!卷檐翘角的亭塔类建筑,重檐歇山的仿古类建筑,以及具有高大而蓬松树冠的冬绿乔木,因为承镶的积雪较多,而又显出疏落有致的立体空间层次,所以成为雪世界中视线的焦点。大凡有桥而视野开阔之地,例如从北濠桥西眺濠西书苑,从三元桥东眺文峰塔,从怡桥、启秀桥南眺河心亭、九曲桥和怡红楼,从横跨在中濠河上的文化宫桥、长桥、公园桥上作东南西北的环眺,都是欣赏雪景的佳处。每当雪霁日出,雾散云开,你凝视那堆镶在树冠上的雪绒和平铺在亭台楼阁顶部的雪被,你会发现,雪的晶莹的白,与树的冷沉的青,与栏柱上暖艳的红,在隆冬的晴阳里互相衬托,白的更白,青的更青,红的更红,编织成一部光与色的交响曲!
雪是雨的精灵,又是春的使者,在民间的俗谚里,雪还是丰庆的瑞兆。迎着报春兆瑞的雨雪,濠河的儿女们最忙碌的一件事是预备过年。这时节,如果你光顾濠滨的大街小巷,你一定会看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挨挨挤挤、川流不息,顶着风、冒着雨,买年货、蒸馒头、灌香肠、腌腊肉。风声、雨声、鞭炮声相混和,炊烟、硝烟与雨雾相掺杂,远远近近地弥漫着,袅袅娜娜地升腾着,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迎春风俗画。
沐浴着雨与雪的滋润,濠河两岸随处可见的腊梅花傲寒斗冷地开放了。她的蕊是冷的,骨是硬的,香是浓的。正因如此,腊梅被冬日里寻芳的人们视为众香国里的烈女子。你走近任一树梅花,都能嗅得到她那一缕缕沁人肺腑的清香。假如你还有执着的雅兴,能在月夜的濠滨寻访到一株临水倚仄的腊梅花,那你一定会对北宋林逋咏梅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独特深切的感受,因而击节叹绝古人状物抒情的高手妙笔。
腊梅以外,近年来由于“暖冬”的缘故,地处向阳位置的藤类的迎春和木类的山茶,都有提前在冬末开放的趋势。尤其是那富丽娇艳的山茶花,每每在春节前后就催动花事,仿佛她是要提前向江城的人们宣告:“冬季已经结束,春天正在来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