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白族

家乡区县: 云南省大理市

白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民族,列中国第15大民族。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湖北五省是白族世世代代的居住地。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白族人口1,861,895人,其中云南有1,505,644人,占白族人口的80.87%;贵州有187,362人,占10.06%;湖南有125,597人,占6.75%;湖北有7,173人,占0.39%。除世居地外,因工作、婚姻迁徙,32个省市区及现役军人中均有白族人口分布。另外还有少量白族侨民分布在亚太(缅甸、泰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澳洲)各国,数据尚待进一步统计。
白族自称“白和”(白语:Baipho/berpho,白族)、“白子”(剑川Baipzix,大理Berpzi,白族男人)、“白尼”(剑川Baipyvnx,大理Berpnvx,白族女人),或者说白语的人(剑川Baipngvpzix ho,大理Berpngvzzi ho)。他称民家、那马、勒墨,在贵州威宁的白族,因有九姓又被称为九姓民。白族先民,两汉史籍称为哀牢、昆(弥)明;三国两晋时称叟、爨;唐宋时称白蛮、河蛮、下方夷;元明时称为僰人、白人;明清以后称民家,历史上白族曾经是云南最大的民族。解放后,根据民族意愿 ,统称白族。其民族来源在学术界说法不一:其中有土著说、哀牢九隆族说、西爨白蛮说、氐羌族源说、汉人迁来说、多种族融合说等。白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在大理国时期。
白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也有人主张属彝语支)。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白族在历史上曾经仿造汉字创制过方块白文,并用方块白文编撰过大量的书籍。云南历史上著名的史书《白古通记》原本即用白文写成,后经四川人杨慎翻译为汉文流传至今。元末明初傅友德、蓝玉、沐英平云南后错误地对白族实行残酷的文化灭族政策,焚毁了所有官方和民间的藏书,以致于后世无法系统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字系统。从此白文基本上灭绝。流传于民间的白曲歌谱尚用汉字白读的方法来记录白语唱词,但是因为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而不能流传到其他领域。

马甲七(2014-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