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县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总面积1271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人(2003年)。阳西县辖8个镇(织篢、程村、溪头、上洋、沙扒、儒洞、新圩、塘口)。县人民政府驻织篢镇。阳西县,因县域在原阳江县境西部,阳江建市分县时得名。阳西县,春秋战国时为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后为南海郡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合浦郡高凉县地。
阳西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天冬季多吹东北风,夏季酷暑,冬天严寒,阳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开。 季节分配以夏季最多,七、八月外日照在7小时以上,冬未春初最小,年均每天不足3.5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11.56千卡/平方厘米年,光能资源丰富,7月份是全年最强的月份。全县年均气温23°C,1月平均气温16°C,7月平均气温28.5米。每年从4月至10月,月平均气温都超过20°C,日平均气温气候都在10°C以上,从气候上说是没有冬季,温度分布规律是西南高(23°C以上),北部低(略低于22°C),等温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温度从西南沙扒、儒洞两镇逐渐向新圩、塘口、递减,南北差温1.7°C。
阳春火车站(阳西县)
阳西县坚持深入开展“工业发展活动年”活动,工业堆头不断扩大。全县工业总产值32.45亿元,增长15.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52亿元,增长21.82%。传统行业生产稳步发展,其中五金刀剪、旅游帽袋、电梯配件、塑料色母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5.71%、16.25%、137%和13.8%。新办项目不断增加。全县新上工业项目46个,其中阳江金开源公司阳西县饲料厂、阳西县威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建成投产,广东省广垦橡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阳江分公司、阳西县永昌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在抓紧建设;实施技改项目8个,其中华阳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儒洞华强塑料厂等企业实施改造,建成了新的生产线,开发了新产品。全县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获得国家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2004年,全县民营企业总产值42.47亿元,增长20%。品牌工作取得新突破。继“永光”商标获省着名商标、“永光”牌系列刀剪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后,又有“科强”商标获省着名商标,“科强”牌电梯配件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工作,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推进。总投资达300亿元的阳西县火力发电厂,前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投入800万元完成了上洋至厂区的施工供电工程;投入4500万元建设溪头至厂区二级标准公路,完成了路基及垫层工程;电厂主要设备已订购,第一批次建设用地已正式获得批准,累计已投入资金11亿元。大垌山旅游名胜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已确定,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部分景点建设,其他设施建设正抓紧进行。县城工业区开发建设也有新进展。与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订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阳西县高新区的意向书》。阳西县高新区首期开发建设面积3000亩,近期开发7000亩。
建县十多年来,阳西县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9.09亿元(现行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2.08%,高出预期目标0.08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318元,增长12.0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依次为17.25亿元、10.23亿元和11.61亿元,分别增长7.62%、16.16%和15.60%,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46:25:29转变为44:26:30。按可比口径计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88万元,增长10.57%,全县财政总收入27873万元,总支出27773万元,收支相抵,略有结余。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53亿元,比上年底增长19.86%;贷款余额5.46亿元,比上年底减少3.06%。全年外贸出口总额4300万美元,增长16.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6亿元,增长15.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7亿元,增长12.85%。
阳西县盛产大米、甘蔗、花生、番薯、荔枝、龙眼、西瓜、黄皮等,其中上洋西瓜远销全国各地,成为阳西县一大着名水果品牌。海产品有龙虾、蚝、海胆、金钩虾、膏蟹等。阳西县工业主要有五金加工业、帽袋业、食品加工业、制盐业、冶矿业等,其中五金刀剪、旅游帽袋、电子材料、电梯配件等是阳西县支柱产业,尤其是五金刀剪,畅销港澳和欧美等地,是阳西县的名牌产品。
阳西县交通网络发达,全县通车里程639公里,其中一级公路50.6公里,二级公路78.9公里,公路密度达45.3公里/百平方公里,325国道贯穿全境,建有溪头港、沙扒港,航线可通广州、澳门、香港等地。
阳西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07万亩,有林面积9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37万亩,沙岸林带56公里,3.9万亩。森林覆盖率48.7%。盛产水稻、荔枝、龙眼、西瓜、辣椒等,其中双肩玉荷包荔枝、上洋西瓜、蒲牌北运椒、溪头五彩薯、儒动香芋等大宗农产品远销全国内地,全县建有水果、蔬菜、中药材以及海水养殖、畜牧业生产等十大生产基地。
阳西县海域水质好,入海河流、港湾多,水产资源丰富。如软体动物有牡蛎、文蛤、鲍鱼等;甲壳类有对虾、龙虾、梭子蟹等;藻类有江蓠、石莼等;比较名贵的鱼有石斑、马鲛、鱿鱼等二十多种;另外还有海胆、海蜇等海产品。沙扒、上洋、溪头等沿海镇都有盐田,几镇每年共生产食盐 14000吨以上。
阳西县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有河北港湾、溪头青湾仔、儒洞月亮湾等多处天然海滩及“大垌禅林”、“东水明珠”、“青洲渔火”等景点。境内有3个温度适中、流量较大的热矿泉,其中儒洞热矿泉为咸水泉,中国较为罕见。
阳西县境内主要河流3条,西侧的儒洞河为阳西县与电白县之界河。县内河流总长长315.3公里。全县水力资源3万KW,中小型水库42宗,总库容15340立方米,总蓄水量6704万立方米。境内为高山、丘陵、河流、三角洲组成的复合地貌,地下水贮藏与运动比较复杂,为广东省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沿海县之一。
阳西县充分发挥了临海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海洋经济得到蓬勃发展。2004年阳西县加快海洋综合开发,海洋经济稳步发展。认真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深入调整优化海捕作业结构,进一步扩大海水养殖面积,海洋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县新增海水养殖面积3000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37.81万吨,产值13.95亿元,分别增长3.86%和8.91%:其中海捕产量17.01万吨,产值5.70亿元。全年水产品流通畅旺,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先后有阳西县沙扒兴盛水产制品有限公司、阳西县益豪水产食品加工厂、阳西县展帆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了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坚持开展“渔港建设大会战”,进一步完善了沙扒、溪头、河北渔港设施建设,沙扒渔港已经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正式批准,顺利晋升为国家一级渔港,总投资2065万元的第一期渔港建设工程同时获得批准,是2004年全省唯一一个晋升国家一级的渔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