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威县的赵三多很有名,之前建立了威县义和团纪念馆,专门为纪念失去的革命烈士和历史文化而建的。今天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位伟大的英雄,义和团的战士也是革命军人------郭栋臣。了解威县的历史文化是我就喜欢感兴趣的,希望大家能认真的读完郭英雄的文章噢!
郭栋臣(1881—1973),名立朝,又名立贤,字栋臣,威县沙柳寨人。栋臣出身农民家庭,自幼读书,勤奋好学,聪明过人。青年时,参加义和拳起义,追随赵三多反洋教,后在保定讲武堂和法政学堂学习,毕业后在武昌鄂军任职,因不满当局横暴,弃职还乡务农。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栋臣响应共产党号召,毅然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三月,日伪军撤离威县,八路军即来组织战地委员会(简称“战委会”),栋臣先为组织部长,后升主任兼自卫队大队长,代基干队长。创建了游击第四中队,任队长。1939年,游击队过度为正轨军,栋臣负责战委会工作。1939年秋,日寇疯狂扫荡,栋臣在三区组织自卫队,敌寇、叛军和土匪不敢入境。是年建立企之县,栋臣任农会组织部长、代理主任,后被推举为冀南行政区参议员、县调解委员会首席委员。1941年,四专署聘请他为四专署参议室参议。
1942年至1943年,冀南发生严重旱、涝、蝗灾,栋臣遵照抗日民主政府指示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并亲自率领救灾呼吁团赴冀鲁豫求援。在当地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栋臣一心解救灾民,利用各种会议场合,走村串户,讲述灾民的困苦,使非灾区群众深受感动。他们发扬高尚风格,大力开展向灾区捐献“一把米”运动,很快募捐了大批救灾粮款和20万公斤籽种,使灾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此举深受冀南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赞扬,特赠送他“造福人民”金字大匾一面,还为他画了一米高的肖像一幅,两件珍品现仍藏在家中。
1945年,郭栋臣任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驻会常务委员、驻冀南区办事处主任。民国三十六年(1947),赴前方慰劳部队,中途跌伤,1949年被评为一等残废,回威县休养。1948年,冀南行署又派他为人民文化馆馆长兼社会服务部长。是年六月,河北省政府成立,行署合并到省政府,干部归省,栋臣要求留县,仍在文化馆工作。后被选举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他写下了不少诗篇,表达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情怀。1952年,栋臣于古稀之年被聘为河北省文史馆馆员,辛勤笔耕,写出了多余篇文史资料。山东大学历史系多次来河北做义和团社会调查,郭栋臣先生为义和团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翔实的文字和口述资料,被收入《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等书。其《义和团之缘起》一文被收入《河北文史集粹》(社会卷)。
郭栋臣先生1973年病逝于故里威县沙柳寨,终年92岁。
郭栋臣,一位值得我们敬重的老革命军人。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
梧桐子看家乡栏目: 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xingtai_weixian.html
沧州师范学院郭晓宁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ning782798297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30737361
我的腾讯微博:http://t.qq.com/ning782798297?preview
我的微博主页:http://weibo.com/2930737361/profile?topnav=1&wvr=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