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
民间酿酒,历史悠久。民国时期,山口、铺镇小曲烧酒坊最多。全县有大曲酒厂1家,工人12人;小曲酒坊21家,工人81人;黄酒坊16家,工人32人。烧酒原料高粱、包谷、大麦均为本地产,1.6石粮出酒90斤。黄酒为糯米酿制,斗米出酒30斤。另有家酿醪糟,系农家待客之用。民国19年(1930)全县酿制烧酒10吨,总产值2万元。
本县解放后,1955年酿制烧酒62吨。60年代后,酿酒坊以商业、供销系统所属企业为主,但生产能力不大。1976年在大河坎兴建县酒厂,主要生产白酒。1982年与县糖厂合并,改称食品饮料厂,固定资产270万元,水、电、气设备齐全,全部采用机械化生产作业。除生产白酒外,还生产麦精露、桔柑露、杨梅露、苹果露、小香槟等清凉饮料和葡萄酒、桔柑酒等低度果酒及药物可乐饮料。1983年该厂派技术员到贵州考察,与西北植物研究所一起,对本地野生刺梨营养成份进行测定及生长规律调查,于1984年底试制出浓刺梨汁新产品。1983年国家投资65万元,1985年建成果汁浓缩车间,日处理鲜果能力为10吨。试制出VC大王—野生刺梨浓缩汁、鲜刺梨汁、野刺梨酒、刺梨香槟等系列产品,经过省级鉴定,产品质量合格,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刺梨浓缩汁的维生素C含量达4500毫克/100克,其风味突出,酸甜适度,保持了原水果的营养成份和特色。是年全厂总产值281.7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圣水”牌浓刺梨汁,1986年6月荣获陕西省旅游优质产品称号;10月,“南湖”牌浓刺梨汁获陕西省优质食品称号。1987年总产值237.8万元,上交利税18.5万元。
1984年白马乡贷款13万元,建成“113”果酒饮料厂。鲜桔露、助君兴饮料投放市场后,以色鲜味美、价格低廉受到用户欢迎。1985年品种增加到10个,产品销往四川、河南、湖北、甘肃及本省各地。汉中火车站包销的该厂产品,被旅客誉为“佳用饮料”。是年全厂30人,完成产值45万元,上缴税利2.18万元,实现利润1.75万元。
1987年全县共有饮料制造企业9个,共生产饮料酒841吨(含白酒480吨)。其中县饮料厂545吨,商业系统67吨,乡镇企业229吨;无酒精饮料1597吨,其中县饮料厂1130吨,商业系统126吨,乡镇333吨;总产值345.8万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