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清明庙会具有一百多年传统,每逢清明,五河四里八乡的百姓都汇集到五河县城,参加一年一度的传统清明盛会。饱览民俗风情,选购如意商品。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五河清明庙会。
据民间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五河渡口遇难时,因五河城隍营救有功,就特封他为忠佑王。为庆功受赏,清明这天用一顶绿色大轿,八人抬着城隍在街上**,供人瞻仰。此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山人海,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热闹非凡。年年如此,时间久了,清明这天也就形成一年一度的清明会。
由于清明会历史悠久,规模庞大,风格各异,招徕了远近商旅游客,经商观光。因而节日期间,生意兴隆,商业繁荣。方圆百余里,县城、集镇的商行店铺,车拉担挑,慕名赶会者不绝于道。提前赴会摆摊设点,架帐搭棚,挤满大街小巷乃至绵延郊野。淮河两岸和浍沱沿滨的土产杂货,条编柳织,木竹家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杂烩汤、油烙馍、麻花油条、烧饼包子,接灶连炉,香气扑鼻。
五河清明会在历史上上经过几次斗争和几次兴衰。1930年春荒严重,广大小商小贩盼清明会做生意,赚钱渡过春荒。国民党五河县党部主任委员刘律初却担心中共地下党利用清明会搞革命活动,违背民意,提出禁止逢会主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五河清明会劫后复生,灿烂的民族文化重放光彩。清明会继承传统,揉和新意,戏 2013年清明会盛况戏剧歌舞,杂技魔术,大鼓坠子,都增添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四化建设的新内容,大大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清明会已成为全县人民物资交流、经商贸易和农林牧副渔产品集散之载体。逢会前几天,各行各业商贩就把准备出售的各种货物运往县城。提前搭棚设摊,做好展销准备。凤阳、嘉山、泗县、灵璧、固镇等本省邻县以及江苏省盱眙、泗洪、宿迁、睢宁等县的客商也纷纷起来竞争,物资丰富。除土特产、柳腊货、木竹器家具等堆积如山外,服装、食品、五金、百货、日用品等琳琅满目,物美价廉。就连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高档商品也涌向会场,任人选购。清明会这几天,街头巷尾,人群拥挤。旅社、饭馆,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全城呈现出更加繁荣、热闹的景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