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云人物(六)鲍叔牙

家乡区县: 淄博市临淄区

鲍叔牙(约公元前723-前644年)(或说生约公元前716年)姒姓之后,鲍叔之子,名曰叔牙。颍上(今属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莫过于管鲍之交,推荐管仲当上齐相,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

太史公书的记载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之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慧眼识人

鲍叔牙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他的慧眼识人。第一个是管仲,第二个是齐桓公。

追随小白
鲍叔牙和管仲弃商从政,在齐国做了大夫。
当时正是齐僖公在位,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名诸儿,被立为太子;次子名纠,任命大夫召忽、管仲为其师傅;三子名小白,而命鲍叔牙为其师傅。
鲍叔牙与管仲各为其主,管仲选的是公子纠,而鲍叔牙选的是公子小白。在当时的情况下,似乎还不能说明谁的选择是对的,毕竟太子既不是纠,也不是小白,而是公子诸儿。然而历史证明,鲍叔牙棋高一着,选对了主人。
公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在位时(公元前697—前688),荒淫无道,随意诛杀,人人自危,纷逃国外。
公子纠由管仲、召忽二人辅佐逃往鲁国;公子小白则由鲍叔牙辅佐逃往莒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十二年)大臣连称、管至父,联合公孙无知发动政变,杀死齐襄公。公孙无知被拥立为国君。但第二年,公孙无知在出游雍林时,被雍林的蕖丘大夫杀死,齐国陷入混乱之中。
这时,流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想回国争当齐国国君。鲍叔牙十分着急,力劝小白快速回国,并亲自为小白驾车,日夜兼程赶往齐国边界。逃往国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率兵回国争位。两方相遇,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小白趁势诈死,骗过了管仲,麻痹了鲁军,兼程直入临淄,赖高傒等重臣的拥戴,得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这时,鲁庄公方率鲁军护送公子纠行至乾时(今临淄区西境)地方,齐桓公亲自率军迎战,大败鲁军,并尽夺鲁国汶阳之地。

死亦荫庇

由于鲍叔牙政治嗅觉之敏锐,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从而使得本为阶下囚的管仲一飞冲天,不但当了齐相,还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管仲投桃报李,对鲍叔牙及其后人也颇为知恩图报。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一叶知秋,鲍叔牙慧眼识人,推荐了管仲;推而广之,他对其他人如何?史料没有记载,然而单从史书说他后世十余世都享受封邑,时常有高官贤臣出自其中,就能够说明问题。
因此,鲍叔牙死后,仍能荫庇他的子孙后代,自不待言。

 

人物评价

《史记·管晏列传》中说:“鲍叔牙推荐管仲做了齐国的相国,自己甘心情愿地在他的领导下为官做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国家棒禄,后世有十余代在齐国有封邑、任大夫之职。天下人

鲍山墓地
不但赞美管仲的贤能,而更赞美鲍叔牙能够识才荐贤不妒,谦和爱国忠君。”[2]
宋代曾巩有《鲍山》诗云:“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是矛朝,山前哪得叔牙城。”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abc.wm23.com/zhengxi103

微博:http://weibo.com/u/3070175807/home?wvr=5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70175807
微信公众平台:唯青春唯旅行

 

芒果喵~先森(2014-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