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田镇原为罗塘公社,1984年3月改为罗塘乡,1984年12月更名为冈咀乡,1986年底更名为赤田乡,1999 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镇。
改革开放以来,赤田镇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 赤田镇经济作物总值1.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600万元,工业总产值7400万元,财政收入643.9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326元。农业产业结构经过调整,趋于优化,形成了以优质稻为主,花生、大豆、玉米、油菜、芝麻、红薯为辅,林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镇办企业在“有利于提高,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搞活”的前提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企业转换产权、职工转变身份,企业增强活力为目标,打破行业,区域和部门界线,运用兼并、拍卖、买断等形式全部进行了改制。全镇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现有磨具磨料、建筑建材,铸造加工、水产养殖、畜牧良种繁育,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私营企业58家,户办、联户办企业294个,个体运输户230户,个体工商104户。近两年来,该镇工业、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先后引进投资1.2亿元的恒昌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的天顺纺织有限公司以及投资1500万元的恒明压缩机有限公司在冯田工业区落户。
赤田镇人文底蕴丰厚,名胜古迹甚多。历史名人有:张勋(1854—1923),字绍轩,赤田村人,清未军阀、历任督军;许振(1827—1899),字仙屏,高岗村人,清未两河总督、官终广东巡抚。境内陶仙岭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历代名人官吏都视之为风水宝地,历史名人许振和张勋之墓葬于此为见证。此外,其良好的生态植被,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赤田镇人文底蕴丰厚,名胜古迹甚多。有张勋庄园、许家大院、陶仙岭旅游开发区、另外还有张勋墓群开发、扇子湖水上乐园、驼鸟养殖场、大岭湖游览小区、和尚泉别墅度假区。
张勋庄园位于赤田镇赤田村,始建于1913年,占地2万多平方米,由光禄大夫第、资政厅、建武厅、谦云堂家塾、膳食房等构成,建筑雄伟壮观。张勋庄园,虽成危墙深院,散发着岁月沧桑味,仍可让游观者想象出当年玉辇纵横、金鞭络纬的奢华。
许家大院是曾任两河总督、广东巡抚的清未大吏许振的故园,内异树奇石、画栋雕梁,建筑精美,部分毁于“文化大革命”。
陶仙岭旅游开发区在距赤田镇政府西1.5公里处的陶仙岭自然风景秀丽,名胜古迹较多,有陶安的试剑石、陶岭仙踪、蒋成古寨、傩坊神迹、云雾奇峰等,还有两大名观遗址-陶仙观和锦木观。良好的生态植被环境对为各类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栖息条件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陶仙岭是一块未被很好开发的风水宝地,是旅游投资者的最佳投资场所,现已被奉新县列为全县重点旅游开发区,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
赤田镇域内物产资源主要有优质稻、花生、大豆、玉米、林木资源、瓷土资源、水库资源、山地资源。优质稻:赤田镇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稻、绿色大米种植基地,优质稻种植面积已达6万多亩,优质米年产量达2400万公斤。花生、大豆、玉米:赤田镇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花生年产量108万公斤,大豆65万公斤,鲜玉米棒25万公斤。赤田镇山地广博,森林覆盖率达85%,各种林木蓄积量达115万m3。其中杉木35万立方米;松树64万立方米;枫、樟、杂木林16万立方米。赤田镇南部储有丰富的瓷土资源,全镇共有瓷土200多万立方米,是制作各种瓷器的上等原料。赤田镇域内山塘水库星罗棋布,共有山塘、水库161座,水面面积达29.2平方公里,可进行鱼、鸭、鹅养殖和实施库旁养猪、水中养鱼、水面兴鹅鸭,山上植果树的立体开发,是进行水产养殖和立体开发的理想场所。赤田镇有丘陵坡地7万多亩,除去已有的林地,有近5万亩的宜牧草山草坡,非常适宜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的发展。
赤田镇赤田村文化阅览室订有5种报纸,15种杂志 赤田镇文化宣传队,1000多册书籍,涉及法律、科普、文学等方面。村民们经常到村里文化阅览室查阅资料。赤田村还成立了老年文化宣传队,每日黄昏,在该村文化休闲广场,都有老年文化宣传队排练和演出。
赤田村有一支由29人组成的村组志愿者队伍,他们主要由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队长、老退伍军人组成,设有公益事业服务组、环境卫生监督组、文体活动联络组、社会互助救助组、民间纠纷调解组五个组。这组志愿者协会开展公益活动30多次,办实事、做好事100多件,调解邻里纠纷8起。
赤田镇在给予生重病村民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补助,使农民享有双重医疗保障金。对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实行医疗救助,引导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着力实行以村为单位的退养补助金制度,把所需资金纳入村财政预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