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海洋产业发展情况。一是以“两湾”区域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宁海三门湾区域开发正在全面铺开,宁海经济开发区总体框架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态势良好。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已构建起以港口开发为先导,以国华电厂为龙头,围绕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临港工业循环经济体系,今年又引进浙能兴源脱硝催化剂项目,目前已集聚企业38家,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5.3亿元,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251万吨。二是以“百里生态养殖带”为依托,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加大对海水养殖的政策扶持,三门湾百里生态型海水养殖带已经基本形成规模,并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带动渔业乃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010年,全县海水养殖面积达到23万亩,为全省海水养殖面积第一大县,渔业总产量达到14.1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5.2亿元。三是以“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不断转化和放大“中国旅游日”发祥地的综合效应,结合县域“大森林、大景区”建设,加快推动滨海旅游业发展。目前,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国际养生会所、游艇俱乐部、水上运动区等项目正在抓紧实施。2010年,全县滨海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超5万人次,其中海岛旅游接待游客人数每年以20—30%速度递增。
(三)健全体制机制情况。今年我县成立了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30多个部门和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发展改革局,并在该局增设产业发展科(挂县海经办牌子),专门负责海洋经济日常工作事宜。成立县能源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海洋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将宁海经济开发区工作重心转移到三门湾区域。同时,不断深化三门湾区域的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以《三门湾区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三门湾区域合作的倡议书》为基础,深入探讨田湾山岛港区、青溪水库等区域联合开发机制,拓展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抓住发展海洋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并以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区域开发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六方面具体发展目标:一是海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二是海洋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海洋经济比重达到25%;三是港口物流发展初具规模,宁海湾区域港口形成较大规模货物吞吐量,完成后方物流基地建设,启动田湾山岛港区开发建设;四是海洋科技水平明显提升,研发投入占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国家和省市有关标准;五是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COD下降和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均达到国家和省市有关标准;六是海洋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全社会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