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县春节习俗

家乡区县: 滨州市沾化县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家家推磨捣碾,称鱼买肉,置办供品,购买年货;村村组织文娱队伍,学习排练;店铺结算清理欠帐,民间所有财物借贷各作归还;富人逼债,穷人躲债,直到大年三十。待到正月初一,逼债者停,逃债者归,故春节又称“年关”。

腊月三十,家家早起,清扫庭院,贮水满缸,摆好香案,悬挂“家堂”,安置木主。在太阳未出之前,家长持燃香到坟上或通向坟莹的路口作揖跪拜,叩祈祖宗神灵回家过年(俗称“请爷爷娘娘”)。然后捧香回家。往返路上,不回头,不说话,恭谨肃穆。抵家后,将香火插入香案,奉上供品,在门前点放鞭炮后,合家烧纸叩拜。早饭后,家家门上贴好春联,准备好一切过年事宜。

请爷爷娘娘的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北部地区有的是腊月二十九日下午,西部地区则有的待除夕下午。

晚饭后,室内室外,灯火通明。各在自己的大门口放置芝麻秸或蓖麻秸(有的放玉米秸或谷秸)三束,做成支架,在大放爆竹的同时,点燃支架,火光熊熊。在场老少齐呼:“明儿来,明儿来……”,谓之“叫明”。待草秸将烧尽时,即用草束往家引火,边走边喊:“大葫芦头,小葫芦头,银子钱往家流”、“大葫芦棒,小葫芦棒,银子钱往家扛”、“黑小子,白小子,都上俺家来穿袄子”。将火引至灶门后,在大门上放一横棍在地,名曰“拦明棍”。此活动的由来说法有二:一说人民苦于清王朝的统治,盼望恢复大明江山;一说期望新的一年光明来临。但民间的实际活动,却是表露人们急于摆脱贫困希望人财两旺的心情。“叫明”实是“叫命”。

除夕夜里,戒律很多。不能随地吐痰泼水,不准打骂诅咒,不许狂言诈语。全家谦和温顺,明灯守岁,及时进香。俗称“坐年”。

是夜,富家烟酒糖茶,围炉谈家常,极尽天伦之乐;穷人家儿少爆竹女无花,寒夜绵绵,灯火惨淡,百愁交集,索性早眠。但总在黎明前“发纸马”:女家长烧火煮饺子,男家长率领小儿孙在屋门外点放长串爆竹。接着在天地神龛前烧纸进香,叩拜“家堂”,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分“压岁钱”。至此,一切禁讳放松,共进年饭饺子。“发纸马”有“起得越早越吉利、吃得越多越健康”的说法。有的不到半夜就“发纸马”,叫“抢年过”。有的本来食欲不振,为图吉利也要强吃一碗。泊头、黄升一带,有吃完饺子后牵着骡马向喜神方向(喜神在何方,历书有规定)走的习俗,大车也要朝向喜神方位,名曰“迎喜神”。此日(正月初一),大小便一定要避开喜神方位。

过年饺子吃罢,男女各着新衣,以宗亲近远为序,先近再远后庄乡,给长辈拜年。乡亲街巷相遇,惯以“好啊”、“起得早”、“吃得多”、“发财”为祝贺语。

除夕晚上,亲门近支凑在一起谈心,平时少有不睦者,多趁此相聚,各得宽慰,不言自了。只要初一早晨能登门拜年,往日的嫌隙,内心的抵牾,都能烟消云散;如即日不登门,平时无隔阂者也会引起猜嫌。

初二早晨(西部地区有的于初一下午),各家又焚香烧纸,将祖宗神灵送回坟墓。此时,同宗聚会,由长辈带领,到祖坟上烧纸叩拜,并大放爆竹,以示后人兴旺。自即日起,晚辈携礼物到亲戚家拜年,先后顺序一般是外祖、姑姨、岳父、其他。至初七八逐渐结束。

建国后,敬神之俗逐年淡忘,祭祖的形式依然存留,一切禁忌陋习多被青年人突破。“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禁止烧纸烧香,上坟祭祖,相互拜年。“红卫兵”各街头设岗,没收走亲拜年的礼物。连续几年,农村的春节死气沉沉,贴春联者也寥寥无几。“文革”过后,旧俗复苏,但拜年的形式有所不同,除亲门近支仍行叩拜礼外,大多以祝贺问候代替。给亲属拜年的次序亦有改变:除初二照样到外祖家拜年外(有的初一就去外祖家),初三多到岳父家,其余亲属以次后推。另外,春节前后友好聚饮之风方兴未艾,青、中年尤甚。

元宵节即上元节。民间叫“正月十五”。主要的活动是灯展和烟花。从正月十四开始,连续三晚。儿童们先提灯照遍自己院子的角角落落(以为可照死毒虫),然后走上街巷,成簇成群,忽集忽散。县境西部有放“铁窝头”的习惯。用生铁铸一空心窝头,尖上留一小孔,座部的针孔插一导火线,由底部装入花药,密闭压牢,点燃后从尖上的小孔喷放黄蓝色火花,持续良久。有的老年以棉油拌合糠皮,一堆堆放于村头路口点燃,曰“放路灯”。

春节期间,各村都有扮玩艺的习惯。秧歌、旱船、高跷、龙灯、耍狮子、斗罗汉……千姿百态。元宵节村与村互与联欢,热闹非常。县城附近村庄,多到城内献艺。清末及民国时期,城内商家于各路口扎起过街灯棚,挂满各式彩灯,献艺队伍至此,则以爆竹拦截,敦请耍出套路,活动至深夜不停。

日军侵占时,人心惶惶,灯会停止。解放后,农民情绪高涨,文娱活动异常活跃,不但恢复以前的所有玩艺,还增添“扭秧歌”、“小戏”等新形式新内容。 1958年以后,文娱活动转入低潮。“文革”期间,一切传统文娱活动,都被视为“牛鬼蛇神”,不准演出。1980年后,不但传统文娱节目有所恢复,灯笼、焰花的式样也更加新颖。县城的彩灯几乎全部电气化,明暗闪烁,璀灿夺目。焰花更是绚丽多姿,有“仙女散花”、“金菊吐艳”、“孔雀开屏”等等,再加各地文娱队的献艺表演,热闹非凡。附近农民多来观光,较远者,有的驾拖拉机进城观赏。

至于节日食俗,虽名元宵节,却无吃“元宵”的习惯,大都吃饺子,有的正月十五吃,大多是正月十六早晨吃。

单身告别式(2014-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