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妙峰山2

家乡区县: 云南省大姚县

4 历史文化
1944年八路军战士在妙峰山门头沟区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八区”,八路军平西挺进军司令肖克、原海军副司令纪廷谢、原北京市长焦若愚等同志曾经在这块土地上出生入死,许多平西儿女为国捐躯,老八区人民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妙峰山是抗战时期连接前、后方的中继站,大批爱国青年从妙峰山辗转奔赴延安,开始他妙峰山们的革命生涯。
1945年夏初,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领导的挺进剧社把迎接抗战胜利的大戏唱上了妙峰山。让这可贵的一幕记载下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的足迹,也证实了妙峰山不仅 有秀丽的风光,还有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不能忘怀的革命历史。
4.2 妙峰山庙会
北京的庙会起源于辽代,称“上巳春游”。元、明两代庙会进一步兴起。妙峰山庙会始于明代,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八妙峰山开山半月余,日以万计的香客络绎于途,有的一步一揖,三步一扣首;有的竟以背鞍、滚砖、耳箭、悬灯等方式进香以示虔诚。各种民间香会边走边练,幡旗飘扬,鼓磬齐鸣,观者如潮。妙峰山庙会期,京都万人空巷,其规模堪称华北之首。
妙峰山传统庙会始于明代崇祯年间,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万善男信女,几百档民间花会汇聚妙峰山,朝顶进香,酬山赛会,施粥布茶,场面之壮观,信众之虔诚实属罕见。清《燕京岁时记》载:“妙峰山每属四月,自初一开庙半月,香火极盛,人烟幅辏,车马喧闹,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香火实可甲于天下矣”。1925年,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对妙峰山庙会进行了专门调查,出版了《妙峰山进香专号》,此次调查开创了我国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先河,妙峰山因此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发祥地。
妙峰山庙会在文革和抗战期间中断了数十年,一九九零年京城老香会“秘密”到妙峰山朝顶进香,酬山赛会。一九九三年政府正式批准妙峰山举办首届春香庙会,古老的妙峰山庙会文化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的妙峰山庙会除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香客朝顶,香会酬山,施粥、布茶、舍馒头等传统形式外,还增加了商品交易、民俗展示、文艺演出等新内容,形成京城独具魅力、积极健康的民俗活动。
4.3 妙峰山花会
花会最早称香会,因解放后破出迷信,改香会为花会。花会属于民间组织,始见于明朝中叶,花会有“文会”和“武会”之分。“文会”:各种行业都有自己的会,如“粥茶会”、“面茶会”、“青菜会”、“献盐会”、“缝绽会”等几十种名目。“武会”:门内有杠箱会、狮子会、中幡会、杠子会、石锁会、双石会、吵子会、花坛会、花钹大鼓、开路会、五虎棍、秧歌会、太平会等十三种名目。门外有旱船、踏车、云车、小车等各名目。此外还有吏部杠子会、户部秧歌会、礼部大执事会、兵部杠箱会、刑部石锁会、工部石锁会、太子府花坛会、掌礼司太狮会、翰林院五虎棍会、雪池五虎打路会等十堂官会。
花会表演
清朝前妙峰山每年两次庙会,农历四月初一至十八的春香庙会和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的秋香庙会,庙会期间花会必来朝顶进香,各会以到妙峰山朝顶为荣,并规定“未到妙峰山朝顶的花会不为正宗会”,各会严格遵循“车笼自备,茶水不扰”的会规,提倡一秉虔心和无私奉献精神。 峰山庙会兴盛时期花会多达几百档,自1990年恢复妙峰山庙会以来,已有130余档民间花会遵循传统会规到妙峰山朝顶献艺。
4.4 梨园界
妙峰山喜神殿供奉梨园界的祖师----唐明皇李隆基。唐明皇曾大兴梨园教坊。亲自授艺并演戏,被世怜人奉为祖师。 妙峰山喜神殿建于明朝,为明清时期北京地区供奉戏剧之神最大的殿宇,屡毁屡建。1920年5月22日、23日,北京梨园界为了重修失修破漏的喜神殿,在吉祥戏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募捐义演,京城万人空巷。演员中有“武生泰斗”杨小楼、“四大须生”之一的余叔岩、“四大名旦”中的程砚秋和尚小云、名旦筱翠花、著名老生孙菊仙、王又宸、名旦田桂凤、著名铜锤花脸裘桂仙、老旦中执牛耳的龚云甫、陈德林等京剧大师,演出曲目达20余个。
这次义演表现了戏剧大师们敬业敬祖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表达了他们重修妙峰山喜神殿的虔诚之心。此次义演在整个中国戏剧界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一次,在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此外,著名京剧家周信芳、曲艺家刘宝全在1925年曾捐钱修建梨园行茶棚,并添设山道间的汽灯以利香客夜行,同时还有众多的艺人捐资修庙并给神殿以丰厚的布施。
4.5 学术地位
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由顾颉刚、孙伏园、容庚、容肇祖、庄尚严等组成调查团对妙峰山香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调查文章在当时的《京妙峰山报》副刊连续刊出,引起学术界的震动,宗教学者江绍原、社会学家何思敬、艺术学家傅彦长、心理学家崔载阳等都从不同的学术领域撰稿予以高度评价。
1928年29篇调查文章集结为《妙峰山》一书出版。此次调查开创了我国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先河,使西方的民俗学真正在我国落地生根,妙峰山因此被誉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发祥地。1929年5月17日至19日由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组成“一八妙峰山进香调查团”对妙峰山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调查活动,他们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收获颇丰。
1995年5月中国首届民俗研讨会在妙峰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学者汇聚妙峰山交流研讨,部分论文结集出版成《妙峰山----二十一世纪的民俗流变》一书。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吴效群先生以《北京的香会组织与妙峰山碧霞元君信仰》为题完成其博士论文。时至今日仍有美国、瑞士、法国、俄罗斯等国的学者在潜心研究妙峰山的民俗文化。

小草(2014-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