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历史文化——虞城县营廓遗址

家乡区县: 虞城县

营廓遗址位于营廓镇营廓集。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240000平方米此遗址上原建有火神庙、地蔵庵、建吉寺、三义阁、泰山庙、李银观等六座庙宇,共有古建筑数百间,是当时全县最大的古建筑群,那时,寺有和尚、观有道人、庵有尼姑。每逢古会方圆数百里乡众前来朝会,真是:“钟声悠悠鸣古寺,庙宇壮观似仙境。”现仅存建吉寺后重建的堂楼三间和东西配房,耸立在4米高的营廓台上。
1978年县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初步试探,在建吉寺台西南和东南角,出土有方格纹和蓝纹陶片,在台东土井壁上发现了红色彩陶片,台西北角发现有灰坑,内含蚌壳,其台下发现有夯土层,后楼东侧发现有铜渣等。在东水塘出土有彩陶和凿形鼎足及其它形状的鼎足十几种。西水塘出土了各种形制的陶网坠和墓葬等,该遗址内涵丰富,除出土有大量陶器外,还有石器、骨器、蚌器、墓葬、房基、灰坑、夯土层及铜渣等。
据以实物揭示,营廓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约5500年)并延续到龙山文化和商、周、汉、唐、宋、明、清等,其特点是面积大,延续时代长,内涵丰富(文化层厚达3—4米)。它对研究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制度和家庭,私有制起源及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特别是对探索夏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潇灬北(2014-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