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县历史与现状

家乡区县: 贵州省册亨县

    县境夏属鬼方,春秋属国,战国属大夜郎国,秦属大夜郎国地,汉属谈指县,梁属东乌蛮地;唐代先后属矢部东端地、罗甸国地;宋代先后属广南西路、茂龙羁糜州、泗城州,元代属那历州;明代属广西泗城州江外甲;清代先后属安隆洞长司、西隆州。清清雍正五年(1727)设置册亨州同。清道光十六年(1836),册亨州同改称理苗州,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改称理民州。民国3年(1914)废州制,设置册亨县,先后属贵州省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区专员公署分别驻安顺、兴仁)。1951年5月16日成立册亨县人民政府,先后属兴仁专区、兴义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1957年8月,国务院批准县人民委员会由册阳迁往者楼建新县城。1958年12月29日,撤销册亨县建置,并入安龙县。1961年8月18日,恢复册亨县建置。1965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册亨县,改设册亨布依族自治县,仍属兴义地区。 册亨县1981年9月21日,册亨布依族自治县划归新置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同时撤销自治县建置,改设册亨县。1991年末建镇并乡撤区,将原7个区(镇)、38个乡(镇)改划为14个乡镇,辖10个居委会,185个行政村,2007年村级整合,共整合为123个村 、2个社区、7个居委会、994个村民组,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2.8922万人,其中布依族16.1484万人,占75.6%;农业人口占93.9%。

    册亨原名布依语叫"郎卧",意为山坡的斜处,为现在的册阳乡驻地;后又根据该坡对门的高山"卜四",又名西帽良(汉语叫南屏山,俗称帽壳山)和下汾河的最大绿阴塘"泓堰"(修巧马公路时已填平)用两地的最后字音合称为"西堰",用汉语记作"册亨"。其名称源于地理环境。

远古的布越(2014-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