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的地理书上,我们不仅见识了窑洞的样式,更是对它的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所以,我在这儿谈论环县窑洞,大家就没有那么难想象了,当然我还会配带一些图片,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环县窑洞,了解环县人的居住状况。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环县的一道特色风景,不能够说明环县人的生活水平哦!
环县地理偏北,所以不用说,环县具有北方的气候与季节变化。这时,窑洞就比砖瓦房更受欢迎,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得从窑洞的历史和特点上来说了。
曾有人写诗赞扬窑洞:"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走进庆阳环县,无论是平展展的平原,还是沟壑纵横的山区,都会看到一排排、一孔孔窑洞庄院组成的村落。庆阳人居住的窑洞,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周时期,庆阳先民就根据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地理条件,挖掘不同形式的窑洞,构筑风格各异的庄院为住所。如今的庆阳,一些人家靠沟边,依山坡,就崖壁之势,挖掘窑洞而居,称为“崖庄”;有的村落,依山靠坡分布着一排排窑洞庄院,庄上有庄,窑上有窑,酷似拔地而起的“楼房”,人们称之为“架板庄”;在原区,窑洞庄院的建造别具特色,农户向平地下掘一个三四丈深的方方正正的大坑,再向四壁挖掘一孔孔窑洞,好像一个地下“四合院”,称为“地坑庄”。庆阳窑洞的建造,更是千姿百态。有坐落平原的窑洞,还有挂在崖面上的高窑;有各自成洞的独窑,又有相互串通,一明两暗的套窑;有的窑洞里还挖有拐窑,窑里有窑,洞中有洞;有用土坯砌成的土箍窑,用石料砌成的石箍窑,又有土坯、石料兼用砌成的“双料窑”;有的人家给箍窑顶上盖着青砖红瓦,远看是高大的瓦房,入内才知是舒适宜人的窑洞;有的人家在成排的箍窑顶上盖起了砖瓦房,上房下窑,别具一格;有的农户则在过去的庄院里,翻修了窑洞,盖起了新式瓦房和砖瓦盖顶的土箍窑、石箍窑,组成了“三合一”的庄院。
所以,窑洞一直是环县人换汤不换药的选择,不管外形如何变,都始终坚守窑洞出产于土。
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dm1608530321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120406njdm?s=6cm7D0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120406njd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