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历史沿革

家乡区县: 汕头市澄海区

远古时代,澄海大部分地方还处于大海之中,是一个“海气昏昏水拍天”的海湾,后来才逐渐冲积浮聚成陆。现澄海地域在夏、商、周时属百越之地,秦汉时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晋时属东官郡海阳县。隋、唐时属潮州辖下的义安县(海阳县),宋元丰五年(1082年)澄地分属海阳、揭阳两县。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现澄地分属于潮州府辖下的海阳、揭阳和饶平3县。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划海阳县的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等三都,揭阳县的蓬州、鮀江、鳄浦等三都,饶平县的苏湾都,共7个都置澄海县。县名取“澄靖海氛”之意,隶属潮州府。治所设于下外莆都之辟望村(今澄海市区)。

清康熙三年(1664年),因施行靖边海禁政策,撤销澄海县建制,全县人民全部内迁。至康熙八年,恢复澄海县建制,仍属潮洲府管辖。

1949年10月24日澄海解放,成立澄海县人民政府。

1959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澄海县建制,县地并入汕头市郊。同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澄海县建制。

1994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澄海县,设立澄海市(县级),由汕头市代管。

1994年4月1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56号)撤销澄海县,设立澄海市。

2002年,澄海市辖3个街道(凤翔街道、澄华街道、广益街道)、12个镇(莲下镇、莲上镇、莲华镇、东里镇、溪南镇、盐鸿镇、湾头镇、坝头镇、新溪镇、外砂镇、上华镇、隆都镇),177个村委会、36个居委会。

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澄海市坝头镇和湾头镇建制,将其管辖的行政区域分别并入凤翔街道和莲下镇。新成立的凤翔街道面积41.46平方千米、人口13.03万人,新成立的莲下镇面积56.09平方千米、人口10.675万人。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号):撤销县级澄海市,设立汕头市澄海区。以原县级澄海市的行政区域(不含外砂镇、新溪镇)为澄海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文冠路(原澄海市人民政府驻地)。将原澄海市的外砂、新溪2个镇划归龙湖区管辖。

2011年,澄海区辖3个街道、8个镇,共有43个居委会、137个村委会。总户数174483户、总人口751149人:凤翔街道 35032、14813人;澄华街道 13061户、59464人;广益街道 9137户、41801人;东里镇 19677户、77759人;莲上镇 12926户、56950人;莲下镇 25009户、112886人;莲华镇 6434户、27215人;上华镇 7742户、35688人;隆都镇 10488户、46806人;溪南镇 16225户、67927人;区直辖单位 34户、178人。

cherry(2014-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