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惠来县农村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在潮汕地区各县中,惠来的武术活动,历来是比较广泛和活跃的。这与其地理和历史的特点有关。明未至清代,民国,社会常常动荡,人们为了防身,习武之风甚盛。县内许多村子,现仍有武馆旧址。抗日战争时期,习武之风又起,仅县城武馆十多间。民国32年{1943}后,由于饥荒,生活困难,习武几乎停止。新中国建立后的50--70年代,社会安定,习武者稍少,80年代开始,习武之风又出现。各乡镇都有几个村子,聘师传授武术,有些村男性青少年参加习武的,要占男性青少年的4成,惠来练习传统武术活跃村庄有:华谢,岐石,新岱,丁田,华清,河田及县城各村。
惠来县武术流派,历来秘而不宣。据了解主要是少林派。有魏家教,李家教,朱家教之分,新中国建立后的武术师以朱家教为多。朱家教派,分布于惠城,隆江,岐石,葵潭,前詹,华湖等乡镇。拳师中较有名的有秀水里村的高青云{1895--1979年},孔美村的吴川,尤其惠城镇的方公惜,其高徒徐普通30年代曾任过汕头市精武馆副馆长,他的伤科医术在惠城信誉很高。石壁庵的仁和,炳章,阿稳三代女尼武术名家,都是属朱家教。
少林派是岐石圆通庵少林和尚,法号传龙所授,俗称少林软马拳,拳名有:观音坐莲,金鸡展翅,蜻蜓行路,五尖指禅等拳路套。较出名有陈升骨伤理疗,今岐石积顺骨伤医院,接骨疗伤都是少林派真传。
李家教派是清未民初云游僧人浪迹到陆丰甲子镇汪家寮村,被村民陈顺相留,渐成莫逆之交,遂传艺给陈顺。陈顺后授徒,代代相传,此后惠来县西片地区岐石,鳌江,东港,南海,溪西,隆江等乡镇习武者多属此派。
魏家教派代表人物是华谢村谢德天,其父少年时在潮州开元寺当和尚,懂武术,后与一凤阳女结婚生谢德天,凤阳女也精通武术,夫妻传武艺给德天,德天十六岁时武艺已学成。后在潮安,澄海,普宁,潮阳,惠来和香港等地,先后授徒多人。新中国返回华谢村,八十年代在惠城东山设寓行医,1988年病逝。
民间武术活动,有其健强体魄,振奋精神,自卫防暴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个别以武恃强称霸的消极作用,若因势利导,发展武术体育活动,发挥其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的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综观惠来武术,是源远流长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