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彩调、牛肉条俗称宜州三绝。我们来看看宜州彩调。
对于我们年轻一代人的理解,可能不能够深刻明白彩调作为宜州市的文化遗产,其文化色彩对于宜州市的文化传统所带来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内涵。它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宜州老一辈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和对生活的一种缅怀。彩调以说唱的形式,以特色的服饰与夸张的妆容,运用宜州方言加行为表演,向我们上演每一部啼笑皆非、幽默诙谐、热泪盈眶的舞台剧情景剧。题材最多的应该是地主阶级与农民的斗争。我们,当时还没有分土地的时候,还有地主压榨农民,我们看的《刘三姐》虽然作为山歌,但却与彩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是很多的题材都是一样的,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纠纷。
小时候在家里经常看用光盘放映的彩调,当时很少有开流行歌曲之类的音乐,几乎都是放映的彩调。还记得《双黄蛋》这一个彩调,有一人饰演两个角色。一个男的演员,分成两半,说得有点夸张,就是说男演员身体的左半边化男妆,穿的也是男装。右半边化的是女妆,穿的是女装。然后随着音乐响起,向我们表演一个男女相互爱慕约会的搞笑场景。时光能够模糊我的记忆,但却模糊不掉心中彩调的情结。当年放映的碟子早就不见了,十几年的光阴,彩调依然留在我心中。
宜州市彩调艺术大赛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4届,每一届都有创新,每一届都有新人涌现。说明宜州的彩调文化并没有被人们遗忘,我们在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记录宜州具有特色的文化传统艺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