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历史沿革简介,武城县是哪

家乡区县: 甘肃省甘谷县

武山县的历史沿革

民国31年(1942),漳县孙家门划归武山。民国35年(1946)8月,调整武山、甘谷石庙儿附近的插花飞地。

年设五里公社,1982年更名武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1997年,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五里、长岭、西桥、武联、武山、王常、武前、埠堰、莲凤、五星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五里街。

秦安县:秦安在西周时,为秦亭的一部分,秦安之名,取「 ”期盼古代秦亭之地安宁的愿望”之意,金正隆二年(1157年)始置秦安县。 甘谷县:因宋代名将杨文广曾在县城北的城子村筑筚篱城抵抗西夏,取名甘谷城,遂有甘谷之名。

武山县:甘肃省天水市辖县 武山县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史称宁远,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西汉以来,这里就是“丝绸之路”南路通道的必经之地,亦是中西经济文化汇合的要塞。追溯历史。

武城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武城县,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介于北纬37°03至37°23,东经115°51至116°17之间,总面积748平方千米。

武城县,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边陲,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介于北纬37°03至37°23,东经115°51至116°17之间,总面积 748 平方千米。

位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武城县位于山东省西缘,南运河东岸。总面积751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武城镇,邮编:253300。行政区划代码:371428。区号:0534。拼音:Wucheng Xian。

武城县属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东邻黄河故道,与平原县连接;南和夏津县交界;西、北两面隔卫运河,同河北省故城县相望;东北濒四女寺减河,与德城区为邻。

武城县属于山东省德州市,在山东省的西北部,总占地面积为738平方千米,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武城县的总人口数为353721人。武城县位于鲁西北平原,在京杭大运河东岸。

老城镇的历史沿革

1、老城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的乳香台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自明弘治十年(1497年)长期为沈丘县治所,还是著名拳种两仪拳的发祥地。

2、有“中国最北边的青砖塔”之称的崇寿寺塔,也坐落在这座老城之中。开原城,最初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它的前身是元建开元城。据康熙本《开原县志》记载,明初“因旧土城之东修筑砖城”。

3、榆次老城的古建筑,沿革有序,风格多样、用材考究、做工精细,粗犷而不失细腻,工细而少近奢侈,历久弥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榆次老城的建筑以清代、民国时期建造的居多,而一些建筑修建的年代更为久远。

贝州的历史沿革

天宝元年改贝州为清河郡,至德二年复名贝州。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改贝州为恩州,贝州遂除。

北齐移至武城(今河北省清河西北),属司州。开皇三年罢郡隶冀州。 初置贝州(治清河县,今河北省清河)。天宝元年罢州为清河郡。至德二年复名贝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毛州,贞观初毛州废,改属贝州。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临清县属大名府。金徙临清县治于曹仁集(今临清市南八里旧县村),属大名府路恩州。

www.wutongzi.com(2023-06-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